只有不斷拓展生存的空間,謀求適合自己的發(fā)展方式,不斷地刷新自己,創(chuàng)新未來,才有可能處變不驚,才可以在繁華褪盡后重新鍍亮自己的人生。
勒格森出身卑微,但就像他所崇拜的亞伯拉罕·林肯和布克·T·華盛頓那樣,最終在自己探求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取得了讓人難以置信的成功。他在世上尋求改變,勇于挑戰(zhàn)的那種執(zhí)著精神,將會成為我們?nèi)松叫兄幸蛔鶋邀惖臒羲?,指引我們向自己的人生方向去發(fā)展。
勒格森是一個非常普通的非洲小男孩。幼年時,他和村里的許多小朋友一樣,相信住在尼亞薩蘭卡榮谷鎮(zhèn)的窮孩子學(xué)習(xí)只是在浪費時間。后來,一位傳教士闖入了小勒格森的生活。傳教士不但給他講了亞伯拉罕·林肯和布克·T·華盛頓的故事,還給了他兩本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書——《圣經(jīng)》和《心路歷程》,書中的故事像一盞阿拉伯神燈,點燃了他燦爛的夢想。“我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他希望自己也能像林肯那樣,克服貧窮,克服困難,成為一名偉大的人。
1958年10月,勒格森帶上只夠5天的食物和他的兩本“寶書”,一把用于防身的小斧頭和一塊毯子急切地踏上了他的求學(xué)之路。
勒格森并不知道他要上哪所大學(xué),也不知道有沒有大學(xué)會接收他,而從開羅到華盛頓卻有3000英里之遙,他就這樣,在“我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的激勵下,開始了漫長的人生之旅。
由于疲憊不堪和心灰意懶,勒格森幾欲放棄。他推斷說:“回家也許會比繼續(xù)這樣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險更好一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