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自稱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多如牛毛。怎么理解馬克思主義,確實成為一個需要分辨的問題。究竟什么叫馬克思主義?是不是凡自稱是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流派?馬克思主義有沒有客觀標準?這是幾個必須弄清楚的問題。
一、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由一系列基本原理組成的科學的理論體系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由一系列基本原理組成的科學的理論體系。正如列寧指出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 (《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8頁)不是自己聲稱是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流派,這里有一個判斷標準:認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才能稱之為馬克思主義;不認同甚至反對這些基本原理,就不是馬克思主義,就是非馬克思主義或者反馬克思主義,即便把馬克思主義喊得震天響,也不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只有一個,但馬克思主義的具體運用可以有多種。所謂馬克思主義的多種運用,指的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分析具體問題,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具體結論。這就是說,盡管“條條大道通羅馬”,但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根本前提,這好比一棵大樹,它們是在同一棵樹上長出的枝葉,根子是一個。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不可能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流派。有的學說的某些觀點,我們可以借鑒和吸收,但可以借鑒和吸收的東西不等于就是馬克思主義。比如儒家學說有許多東西我們可以繼承和借鑒,但不能由此就說它是馬克思主義的。
必須把一個事物的本質同它的作用分開來分析。馬克思主義作為一門科學的學說,是有它自身的質的規(guī)定性的。具備這種質的規(guī)定性,才能叫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僅憑某些觀點對我們有用,就認為它是馬克思主義的。
我們對各式各樣的西方馬克思主義都應該做這樣的分析。不能籠統(tǒng)地說西方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流派。實際上,西方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大雜燴,其中很多是非馬克思主義的,甚至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不能模糊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
二、不能將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批判反馬克思主義思潮,說成是“壟斷馬克思主義”
當前理論界有一種錯誤傾向,把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批判假馬克思主義,當作壟斷馬克思主義。
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一切否定、拋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行為作堅決的斗爭,這是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而不能叫作“壟斷馬克思主義”。要知道,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fā)展,并不斷取得勝利,一些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往往也打出馬克思主義的旗號,他們閹割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精神,把它搞成一種資產(chǎn)階級也能接受的東西。正如列寧指出的:“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勝利,逼得它的敵人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 (《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8頁)這實際上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名義來反對馬克思主義。
這種以馬克思主義的名義來反對馬克思主義的事情是最危險的,因為它混淆視聽,能夠迷惑群眾。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列寧要以最堅決的態(tài)度批判第二國際的修正主義?,F(xiàn)在有人說,列寧批判修正主義,是想壟斷馬克思主義,好像在那個時代,除了列寧主義,其他就不是馬克思主義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壟斷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史上曾經(jīng)有過。“壟斷馬克思主義”,是指利用某種特殊權勢,把結合本國國情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得出的具體結論,強加給國情不同的其他國家,不準其他國家從本國國情出發(fā),探索自己革命和建設的道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與其他兄弟黨的關系就是這樣。1986年11月,鄧小平針對蘇聯(lián)的“老子黨”的做法,明確指出:“我們歷來主張世界各國共產(chǎn)黨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去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所以我們認為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沒有中心,也不可能有中心。我們也不贊成搞什么‘大家庭’,獨立自主才真正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頁)
蘇東劇變以后,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壟斷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條件已經(jīng)不再存在,現(xiàn)在誰還能“唯我獨馬”,還能“壟斷馬克思主義”?在不可能出現(xiàn)壟斷馬克思主義的情況下,喧嚷“壟斷馬克思主義會釀成災難”,目的說白了就是不準批判打著馬克思主義旗號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你一批判,那就是“壟斷馬克思主義”,就會“釀成災難”!其實,恰恰相反,不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同各式各樣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進行堅決的斗爭,才會釀成災難,蘇聯(lián)亡黨亡國的深刻教訓就證明了這一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