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光陰似箭,轉(zhuǎn)眼間到了9月底。
星期六這天晚上,班長程亮從學生會出來,正巧遇見發(fā)信回來的姜正。
“姜正,”程亮緊邁兩步趕上姜正,“你寫篇稿咋樣?我聽楊嵐對班主任講過,說你愛寫東西。班主任可能選你當宣傳委員。”
“寫稿?”
“對。學生會準備在國慶節(jié)搞一次征文,布置了任務,要求每班交5篇,你就算一個,行吧?”
“不行,我的寫作水平低劣,不敢露丑。”
“沒啥,評不上獎就評不上唄,目的在于練練筆嘛!”
“倒也是,那我回頭想一想。哎,啥內(nèi)容?”
“只要不寫消極文章,啥都行。小說、散文、詩歌,都行!”
“那我就只好露丑啦!”
兩個人說著,進了宿舍樓……
幾天之后,班里沒有配齊的委員,除了宣傳委員外,其他都配齊了。團支部里,唐山的韓青梅是組織委員,孫娜麗是文體委員。在龍風發(fā)的心目中,其他委員好說,而宣傳委員不能湊合,要沉住氣,好好物色一個。為一個宣傳委員,他私下找程亮、楊嵐,找團支部書記郝菁談話,意思是讓他們幫個忙,給物色一個。楊嵐把姜正喜歡寫作的特長告訴了班主任,班主任很高興,于是決定讓姜正擔任宣傳委員。他如此慎重物色宣傳委員,是因他擔任多年班主任的經(jīng)驗。他認為:宣傳委員,首先筆桿子要硬,再有還要能說,有工作熱情,能夠把班級的信息迅速傳出去。在“能說”方面,他發(fā)現(xiàn)姜正說話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廢話不多;在“筆桿子”方面,他不知楊嵐的話是否名副其實?;谶@,他沒有立刻告訴姜正,但已經(jīng)和程亮他們透露過了。其實,他早就有些著急了,因為他有許多工作要布置,主角還得宣傳委員來唱哪!
姜正真的寫了篇稿,而且篇幅不短。他寫的是一篇反映學校生活的小說,題為《尋到了,失去的東西》。小說中,寫了兩個主要人物,這兩個青年都是從農(nóng)村來的,而且是同鄉(xiāng),他們剛進入中專學校一個月,其中一個人就在家庭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花20多元買了一雙皮鞋,并且給他的伙伴也買了一雙。家庭比較富裕的伙伴,接到皮鞋后的第二天就借口不合適,把皮鞋退了回去。這個家庭條件較差的同學,竟然穿著皮鞋進出學校,幾天之后,他在伙伴的影響啟發(fā)下,開始深思。他想起伙伴對他說的話:“你失去了不該失去的東西……”他經(jīng)過幾番思考,才尋到了答案,尋到了做人的答案!這篇小說共3000多字,從打草稿到抄寫完,姜正整整用了一天。當抄寫完最后一個字時,他向教室四周下意識地看了看,手中的小說稿,如同一件珍寶,怕給別人看見似的。其實,教室里除了他之外沒有他人,只有桌椅在默默地陪伴他。他合上稿紙,心情格外舒暢。他非常珍惜自己的作品,他常想:一個人自己不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何談再耕耘呢?今天,他雖沒有上街逛城,但覺得自己一天生活得挺愉快,挺充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