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化工集團老板,想到該市投資,相中了縣委書記所在縣里的一塊地方,因為他與省里領導很熟,就借著這個關系找到了市委書記(而市委書記恰恰是這位領導提拔起來的,也很感恩),書記礙于情面,便讓男主來做這件事情……一般情況下,作為現(xiàn)在的下屬,也是曾經的領導身邊人,這樣的事是推脫不過的,多半也就半推半就了。問題是,這種事兒,照辦很正常,但違逆可就麻煩了,至少會在領導那里留下壞印象。
但這位男主不同,在他眼里,只有對錯,沒有輸贏,而這家化工企業(yè)對環(huán)境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他也評估過,盡管他明知拂逆上意會有很大政治風險,但他不愿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輸贏,而帶來治下的環(huán)境污染,不愿看到老百姓經濟利益與身體健康因此受損。
他很尊重老領導,但他更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么?
這其實就是經濟學中的囚徒困境,他是懂經濟的人,難道不明白嗎?但他更堅信的是——輸贏是一時,勝負在底線。
男主做出了艱難但卻無愧于心的選擇。他也不可避免地觸怒了老領導,特別是他近年工作干得不錯,市委書記就覺得他有點得志就猖狂了。非常不滿。
此時,男主的政敵——縣長,看到了機會,便見縫插針,用盡心機以數(shù)個途徑,挑唆市委書記與縣委書記的關系,而震怒之下,人也確實容易感情用事,加上第三者的精心挑唆,也就迅速上套了,逐漸開始疏遠男主,懷疑男主,并且因為此后男主的又一件“不聽話”的事,徹底將男主當做自己的敵人,必欲除之而后快……
三番兩次啊,這位老領導每次都是差一點就廢掉了男主的政治前途。好在男主腦子靈光,斗爭經驗也豐富,外加有一兩個貴人的相助,躲過了一劫又一劫。
倆人的關系,最終勢同水火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市委書記就想搞死這位一心為老百姓做事的縣委書記。市委書記的對手——市長也樂得隔岸觀火,并且放心大膽地開始給市委書記下套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位縣委書記曾經被視為市委書記的左膀右臂與小諸葛,幫他出謀劃算,也幫他度過了多次難關。如今,市委書記此舉,無異于自斷臂膀。正所謂,親者痛仇者快。
按理說,或者說按照大多數(shù)人的行事風格,在市長與市委書記的斗爭中,男主應該火上澆油才是,應該幫著市長趕走那個成天琢磨著搞死自己的市委書記才對???
但,這位后來成了大器的縣委書記卻不這樣想,因為他對事不對人,之前與老領導頂牛是為了群眾的利益,是為了自己的信仰,是守住了自己做人做官的底線,他只問對錯……但他并不針對老領導,盡管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也讓他很難受,但他從未怨恨過老領導,有的只是惋惜。
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發(fā)生了,在此后兩個市長精心策劃的必殺局中,男主都及時地提醒并幫助老領導破解了危機,換言之,如果他不幫忙,或者只是坐視不理(根本也不需要參與),就可以置市委書記于絕地。
大家捫心自問,處在這種情況下,你會這樣做嗎?世上有幾人會這樣做呢?所以說,成大事的人,總有一些常人所難以企及的智慧與境界。
市委書記畢竟是聰明人,盡管縣委書記什么也沒說,但他很快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躲過一劫兩劫后,騰出空的時候,想想這一切,他都呆住了。
他打電話給男主,很懊悔,但也充滿復雜心理地問他:你怎么會是這樣一個人呢?你怎么會如此以德報怨呢?此時,他心里都在撕咬著自己,以前怎么就鬼迷心竅了?。?/p>
男主是這樣說的:
老領導,您一路提攜我,幫助我,您的行事智慧也給我上了一課又一課,您是我的恩師啊,所以我能為你做點兒什么,還是會做的。
盡管此前的那兩件事讓我們有了一些矛盾,但您推進這兩件事有自己的苦衷,我理解,而我堅持自己主張,與您頂牛,也并不是針對您,而只是在做正確的事情,包括您打壓我時,我也只是被動地防守,自保而已。
而我自保,也只是希望能保住這個位置,以便能夠繼續(xù)為老百姓做事情,我真的只想給家鄉(xiāng)人民做點事情啊……
簡而言之,男主爭的不是從政的輸贏,而只是施政的對錯。為了老百姓,為了守住自己的底線,則一切輸贏都不如對錯重要。就這么簡單,就這么質樸。
而最難得的是,宦海沉浮,無改男主赤子之心。這也是讓那位老領導震撼的,他反思自己,這些年,為了上位也還是做了很多曖昧不清的事情,還不分青紅皂白拼死打擊這位最能為老百姓謀福利的部下,比照男主,真是羞愧難當。本故事純屬虛構,對號入座者,請前往腦殘加低情商俱樂部報到。
如此說來,男主后來的仕途走得遠比老領導開闊,也并非偶然。
在這個誘惑、挑戰(zhàn)與干擾都非常多的時代,能否如王陽明先生所說的那樣守住本心(“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不爭輸贏,只問對錯,真的是一個考驗,也是一種修為。
高情商的人,一輩子都在修為的路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