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四十,睡覺開始打鼾。某天中午在沙發(fā)上和衣而臥,耳邊忽聞畫角聲震、金鼓如雷,夢里也覺得煩躁不堪、以為大敵當前,即把舌尖狠命一咬以示報復——于是鉆心疼痛如醍醐灌頂,立時睡意全無,徹底頓悟。這才意識到原來吵人的是我,被吵的也是我;咬人的是我,被咬的也是我。明明在跟自己過不去,還以為在和別人較勁,到頭來受傷的總是自己,豈不可笑!
想想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每每有之。生活困頓時盼衣食無憂,衣食無憂后想隨心所欲。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錢越賺越多,官越做越大,卻偏偏還是得隴望蜀,這山望著那山高,其實無非是不斷和自己無盡的欲望較勁而已。每念及此,不勝唏噓。
蘇東坡不至松風亭而隨處歇臥,自詡“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我們是否也應該有這個境界,是否也應該學會順勢而為、知足知止,不可自我較勁,徒增煩惱呢?
或有朋友以為,這種人生態(tài)度是消極的不思進取,其實不然。安分守己、知白守黑,穩(wěn)中求進才是大進取、才會有大收獲。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悟這個道理。
現在不少朋友有職場抑郁的情況,包括個別領導干部也常有過分的焦慮和不安的情緒,究其原因,客觀上可能是改革攻堅、道阻且長所致,主觀上恐怕也和自我較勁、心中各種放不下有關系。
比如,有人自視過高,目標預設超出實際,恨不能食魚必河魴、娶妻必齊姜,規(guī)劃人生預設崗位的時候,從不考慮自身稟賦,好比“蚊蠓負山、商蚷馳河”,心比天高、力有不逮;比如,有人嫉妒心太重,看到同事提拔重用、朋友賺錢發(fā)財,就想著“彼可取而代之”,卻不知提拔重用要看能力水平、看崗位匹配度,賺錢發(fā)財要有投資眼光、有商業(yè)頭腦;更有個別人,急于求成、志在必得,平日里上躥下跳、左右鉆營,為了錐處囊中早露鋒芒,不惜弄虛作假、大搞形式主義,只求出顯績而博眼球。
這些朋友,為自己想得太多,如不及時調整心態(tài),則會每有彈鋏之聲,必定怨天尤人。長此以往,免不了自暴自棄、逃避責任,工作帶情緒、干活撂挑子,到頭來誤事誤人也誤己。
所以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得學會破“執(zhí)”去“必”,學會豁達平和。不妄想,不蠻做,不和自己過不去。
每有半日閑暇,看看書,散散步,旅旅游,陪陪家人孩子,領會那種“心自寬松宇宙小”的奧妙之處,于人于己,都有益處。朱光潛先生提倡“順著自然所給的本性活著”,并強調“這并不是一種頹廢的人生觀”,此老可謂得矣!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希望所有的朋友都有這樣的修為和境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