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最重要會議——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于今年下半年召開,謂之“最重要”,因為這是黨的最高權力機關召開的大會,討論的皆為黨執(zhí)政過程中的重大挑戰(zhàn)或命題,這些挑戰(zhàn)和命題直接決定著黨和國家的發(fā)展目標、舉措和成效,具有不可超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黨的代表大會已經開過十八次,其中兩次產生出劃時代的思想理論成果:
一個是1945年6月11日,黨的七大在延安勝利閉幕,這次大會通過了修改后的新黨章。新黨章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tǒng)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由此使全黨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論基礎。
另一個是1997年的十五大,這次大會決定把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認定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取得與蘇聯(lián)模式不同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理論總結。
有人認為將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確定為思想指導理論,是一件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以此來標定會議的歷史意義未必抓住要害,這顯然是沒有認清事物的本質。在我國,不管是精神和思想引領,還是政策制度設計,都與政治領袖的思想理論緊密相聯(lián)。換言之,沒有領袖的思想理論作指導,政策制度設計與發(fā)展方向、發(fā)展路徑便無法確立。所以,對黨和國家來講,沒有比確立指導性思想理論更重大的事情。
更寬闊的視野看問題,這原本就是人類社會的根本規(guī)律。哲學家叔本華說過,人與生俱來的最大恐懼是絕對價值的喪失,絕對價值從哪里來?從理論中來。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過,沒有上帝也要造出一個上帝來。怎樣才能讓人信奉造出來的偶像?通過理論來實現(xiàn)。
對于理論的重要性,可以看馬克思的名言:“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的力量。理論只要能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
正因存在這樣的屬性和規(guī)律,我們黨高度重視以科學先進的思想理論武裝群眾,也是把理論自信置于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之前的原因。
或許有人說,我們已經有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指導,十九大或許在此方面沒有迫切要求。但是有沒有要求,關鍵從兩個方面看問題。
一個是中國共產黨已經承擔和將要承擔什么樣的使命任務。在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有三大歷史使命需要承擔:民族獨立、民族富強、民族躍升(世界引領能力)。其中每一歷史使命的完成,都需要主導者、引領者,并且不僅僅反映在組織層面,還要反映在思想理論層面,甚至后者更帶有根本性。
毛澤東主導完成了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其思想理論指導就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主導完成或奠基了民族富強的基礎,即有了鄧小平推動的改革開放,尤其產生了鄧小平理論,才有了中國經濟總量躋身世界第二的輝煌成就,這是幾代共產黨人努力奮斗的輝煌成果。
當前和今后很長時期內,中國共產黨要承擔起民族躍升的使命,或者說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因為這個目標或使命的最大標志,是參與世界規(guī)則的制訂,引領人類文明前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立身于人類文明的制高點,這就需要強大的思想理論創(chuàng)造力,科學技術與人文思想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當今的中國政治,首先是完成思想理論突破,才能敢言其他方面的突破和成長。這就意味著使命任務呼喚先進而又重大的思想理論產生出來,才能更好的統(tǒng)一思想,凝聚力量。
另一個是既有的思想理論能不能滿足新的歷史使命的需要。從世界觀方法論上講,特別是從歷史方位和政治方位分析問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確有強大的解釋世界能力,因此能夠指引中國共產黨前行,但從思想理論的直接指導作用看,各自已經完成了主要的歷史使命,要保證其時代化和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必須超越自我,或創(chuàng)造最新的馬克思主義成果。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為例,馬克思恩格斯生活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晚期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初期,那時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和激烈,因此產生出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學說”,又是這一學說為無產階級找到了革命的邏輯起點,進而是波瀾壯闊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今天,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階級關系與那個時代迥異,直接套用既有的理論已經很難解釋現(xiàn)實世界,我們迫切需要產生新的更為先進的科學理論來解釋世界,以保證我們實現(xiàn)大國躍升中擁有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這就是時代對新的大思想理論的呼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沒有窮盡真理,只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闡明的就是這樣的道理。
基于上述兩大動因,我們黨需要產生最新的重大思想理論。換言之,要把黨的十九大開成統(tǒng)一思想,凝神聚氣,繼往開來的大會,開成推動中國共產黨提升執(zhí)政能力,推動中華民族更加有力前行的劃時代的大會,必須在這次大會上產生黨的七大和十五大同樣的思想理論成果——習近平思想理論。
習近平思想理論有三大基本構成:政治觀、思想路線、執(zhí)政方略。這些都充分反映在其系列講話之中,會議要做的只是政治判斷和認定。筆者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政治觀(政治路線)是開創(chuàng)文明,思想路線是改革發(fā)展,執(zhí)政方略是“新常態(tài)”、“四個全面”。
循著這樣的思路作出努力,就一定能夠產生讓廣大黨員干部乃至人民群眾都能讀懂吃透的思想理論體系。這項工作做得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中國道路就會更加寬廣,前進的步伐就會更加有力,宏偉目標實現(xiàn)的進程就會大大加快。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wǎng)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wǎng)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