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立場是精準把握習近平理念人民性的根本立足點。只有站在人民立場上,才能深刻理解習近平理念的精神實質(zhì),這個精神實質(zhì)就是民心取向。得民心者得天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告誡全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習近平理念“全面從嚴治黨”,正綱肅紀,“打虎拍蠅”,就是回應人民群眾對黨風黨紀的關注。“天視自我民視,民心即是天心”,民心向背即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根基所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和人民魚水相歡、血肉相連、心心相印,如果自詡高明、脫離了人民,或者凌駕于人民之上,就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才能科學把握習近平理念的理論品質(zhì),這個理論品質(zhì)就是人民評價。“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決策和推動改革中“把是否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這不僅是我們黨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標準,也是在新的歷史階段開展一切工作的評價尺度。知政失者在草野。黨的執(zhí)政水平和執(zhí)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說了算,必須而且只能由人民來評判。我們黨的根基在群眾、血脈在群眾、力量在群眾。我們的工作要讓群眾參與貫穿始終,讓人民評價成為根本標準,把群眾意見作為參考坐標。“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jié)奮斗……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才能貫徹落實習近平理念的人民關懷。人民關懷就是堅定維護人民利益。“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群眾利益無小事”,人民利益不是抽象的,不可琢磨的。人民利益是具體的、生動的、生活的,就是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人民利益是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tǒng)一;是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統(tǒng)一;是經(jīng)濟利益與社會利益、文化利益、政治利益和生態(tài)利益的統(tǒng)一。“五大發(fā)展理念”的戰(zhàn)略構想,“五位一體”的頂層設計,“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布局,就是要全方面、多層次、立體地實現(xiàn)人民利益、豐富人民利益、發(fā)展人民利益。從十八洞村 “精準扶貧”到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而“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則在全球治理中為中國人民謀利益,促進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共同發(fā)展,實現(xiàn)多贏、共贏局面,在“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中實現(xiàn)人民利益,實現(xiàn)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共享共贏。
十八屆六中會確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核心地位,這是全黨的選擇,是全國人民的選擇,更是習近平理念的人民性為人民所接受、所了解、所感知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從毛澤東思想到習近平理念,變化的是我們黨根據(jù)國情、黨情、世情、民情,實事求是地不斷做出的理論應變和理論創(chuàng)新,不變的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一脈相承,是人民性的一以貫之。
(作者系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