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增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四大要素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不斷增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四大要素

[摘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包括四個相互交織、彼此呼應的基本要素,即現代化要素、社會主義要素、中國文化要素和綠色生態(tài)要素?,F代化是目標,社會主義是路徑,中國文化是根基,綠色生態(tài)是原則。這四大要素共同構成支撐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支柱。

[關鍵詞] 中國道路;現代化;社會主義;中國文化;綠色生態(tài)

[中圖分類號] D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29-1445(2017)06-0042-06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這個擁有悠久燦爛歷史和十幾億人口的文明古國,正在經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F代化要素、社會主義要素、中國文化要素和綠色生態(tài)要素共同構成支撐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的支柱?,F代化是目標,作為長期處于人類文明佼佼者地位的中國只有實現全面的現代化才能稱之為民族復興;社會主義是路徑,只有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確保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國家的穩(wěn)定統(tǒng)一;中國文化是根基,只有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才能“不忘初心”繼往開來;綠色生態(tài)是原則,只有走生態(tài)文明之路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莊嚴選擇。中國屈辱的百年近代史已經充分證明,我們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民群眾的全面發(fā)展。

不斷增加的現代化要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不斷增加現代化要素的道路。一個國家的現代化至少包括經濟維度的現代化和制度維度的現代化,前者反映在農業(yè)、工業(yè)、服務業(yè)、信息產業(yè)、科學技術和國防等領域的現代化,后者則體現為國家基本制度的現代化,即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確保國家利益和全體人民福祉的最大化。中國的現代化歷程始于對先進對象國的學習和模仿,這也是大多數后發(fā)國家的“后發(fā)優(yōu)勢”,在追趕中超越,在超越中創(chuàng)新,盡快使中國成為一個日益現代化、高度現代化和全面現代化的強國。目前,我國的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在多項指標上已經實現了與發(fā)達國家的并跑,部分指標已經實現了趕超,還有部分指標尚在追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本質上不同于西方傳統(tǒng)意義上的現代化和蘇聯—東歐式的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就是從一窮二白的農業(yè)國向新型工業(yè)化、新型城鎮(zhèn)化、基礎設施現代化、科技和國防現代化的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宏偉目標邁進。從1949年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開始到1978年,中國完成了對舊生產力的社會主義改造和門類齊全國民經濟體系建設,為后來的發(fā)展進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經濟基礎。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中國創(chuàng)造了世界經濟中高速增長持續(xù)時間最長、起飛時人口規(guī)模最大、消減絕對貧困人口最多的歷史紀錄。對比其他已經實現經濟起飛的大國,中國在更差的先天基礎上取得了更好的增長成績,創(chuàng)造了世界絕無僅有的經濟增長奇跡。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彭斯教授指出,世界上只有13個國家和地區(qū)在連續(xù)25年或更長的時間里保持了7%以上的GDP增長率。在所有實現高增長的案例中,中國是增長幅度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這種速度和規(guī)模的增長史無前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顯示出不斷增加的現代化要素體現在:

第一,中國正成為人力資本大國。一方面中國保持了相對較高的人力資本增長率。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達1.67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01萬人。我們估計,2020~2030年間人力資本增長率將在1.2%~1.5%之間。另一方面是勞動力由生產效率低的農業(yè)部門持續(xù)向生產效率高的非農業(yè)部門轉移,預計到2030年農業(yè)勞動力減少至1.5億左右,非農業(yè)勞動部門勞動力年均增長率在2%~3%左右。

第二,全要素生產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間。由于中國在不少領域對西方發(fā)達國家仍處于追趕位置,因此依舊可通過引進吸收促進技術進步。同時中國在許多領域已經處于并跑乃至領跑位置,這種技術進步帶來的外溢效應也必將刺激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我們估計2011~2030年全要素增長率為3.6%。

第三,中國開始收獲數字紅利。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7.10億,手機用戶超過13億,均位居世界第一,互聯網普及率已達51.7%,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依托大國規(guī)模效應,將世界最大的互聯網用戶優(yōu)勢與世界最大的市場優(yōu)勢相結合,中國將發(fā)展出世界級的數字規(guī)模經濟,大大降低信息成本。

第四,大眾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創(chuàng)品牌方興未艾。2002年全國市場主體為3111萬戶,到2016年已增至8705萬戶,其中私營、個體就業(yè)人數從8135萬人增加至30859萬人。2002年全國商標注冊數為17萬件,到2016年底,全國商標有效注冊量1237.6萬件,每萬戶市場主體商標擁有量達1422件,平均每7個市場主體擁有1個有效商標。特別是,在世界品牌500強榜單中,2005年中國入選的品牌只有4個,2016年上升至36個,居世界第5位。

第五,改革開放后,中國發(fā)生了人類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五化”,這是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五大引擎”。新型工業(yè)化在加速,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yè)產品生產國;新型城鎮(zhèn)化在加速,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國家;信息化和知識化在加速,中國成為世界最大信息社會和知識社會;基礎設施現代化在加速,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現代化基礎設施投資國和領先國;國際化在加速,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并將在新全球化過程中居于引領地位。

責任編輯:蔡暢校對:劉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