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州:一舉端掉“霸王社”
1071年,曾鞏調任齊州(今山東濟南)知州。知州可是地方上的一把手,曾鞏深知責任重于泰山。自古以來,齊魯便以民風強悍著稱,所謂“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齊魯多勇猛響馬之幫”。黃巢起義、宋江落草,乃至清末義和團,皆發(fā)端于齊魯大地。曾鞏所任職的齊州,就被評價為:“野有群行之盜,里多武斷之家”,是個有名的難治之鄉(xiāng),豪強地霸比比皆是。所以,曾鞏這個知州,絕對不好當。他清醒地認識到其難治之處,決定重拳出擊,打擊豪強,樹立威信。
當時有一周姓富戶,其子周高為富不仁,橫行鄉(xiāng)里,民憤極大,但周家“力能動權貴”,與地方官沆瀣一氣,百姓敢怒不敢言。曾鞏初來乍到,便以此為突破口,搜集證據(jù),迅速將周高法辦,百姓拍手稱快。章丘一帶有一伙叫做“霸王社”的土豪,殺人越貨,無惡不做,曾鞏派兵將他們悉數(shù)抓獲,一舉端掉了這個犯罪團伙,將31名罪犯判刑,發(fā)配邊疆。他還在齊州開創(chuàng)了“保伍”之法,以5戶為一保,監(jiān)督出入,實行外來人口登記,有盜賊則鳴鼓相援。通過曾鞏的治理,齊州盜、劫等犯罪明顯下降,由治安案件多發(fā)之州變成了平安之州,風氣為之一清。
曾鞏不像現(xiàn)在有些官員,眼睛只盯著上面的好惡,專揀上頭喜歡的事做,唯領導馬首是瞻,“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反倒把本身的守土愛民之責拋卻一邊,甚至不惜弄虛作假,勞民傷財。曾鞏既勤政,又務實,而且凡事能從實際出發(fā)。當時,為治理黃河,朝廷從各地調集民工,要從齊州調丁2萬。按當時注冊的戶口計算,3個勞動力里就要調一個,抽調比例高達1/3。當曾鞏聽說一些地方的戶口有漏登、瞞報現(xiàn)象后,馬上決定開展人口普查工作,從下至上,層層上報,反復核實,最后發(fā)現(xiàn),9丁抽1就能滿足征丁之需。他的這一務實作風,使許多尋常百姓免去了徭役之苦,減輕了他們的負擔。
其實,曾鞏在齊州的政績還遠遠不止這些,比如他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刺激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修建齊州北水門,解決了困擾齊州城多年的水患問題;疏浚了大明湖,如今它已是濟南的著名景點;等等。后人曾在千佛山建曾公祠,還在大明湖畔建南豐祠(曾鞏又稱南豐先生),都是為了紀念曾鞏為齊州所作的巨大貢獻。
洪州:把官舍改為臨時收容所
1076年,曾鞏調任洪州(今江西南昌)知州,兼江南西路兵馬都鈐轄(武職,主要負責防務)。洪州是當時有名的文化繁榮之地,唐代王勃一篇《滕王閣序》,使“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天下聞名。這里也的確是一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地方,晏殊、歐陽修、王安石這些曠世名儒,包括曾鞏自己,均出自這里。到洪州,是曾鞏多次向朝廷請求的結果,因為他母親已經(jīng)近90歲高齡,需要照顧。
任職之初,恰逢江西瘟疫流行。曾鞏趕緊調配救災物資,迅速命令各縣、鎮(zhèn)儲備防疫藥物,以備萬一。他安排人騰出州衙門的官舍,作為臨時收容所,給那些生病的士兵和染病無力自養(yǎng)的百姓居住,不但分派醫(yī)生給他們治病,還給他們免費提供飲食和衣被,使這些人不至于在忍受病痛的同時挨餓受凍。他派人隨時記錄疫情,把染病和沒染病者均登記造冊,及時匯總,然后從國庫調撥資金,按輕重緩急,依次有序地分發(fā)救濟款。曾鞏這一系列舉措,從死亡線上挽救了許多鮮活生命,充滿著那個時代少有的人文關懷。
當時,曾鞏還有一件事干得非常漂亮。朝廷派兵征討安南(今越南),要求沿路州府提供食宿糧草,搞好這支遠征軍的過境接待。俗話說:“匪過如梳,兵過如篦”,數(shù)萬人吃喝拉撒,當?shù)匮瞄T一個安排不周,軍隊擾民的事情就有可能發(fā)生,這個協(xié)調工作可不容易干。所以,大軍南下,一路浩浩蕩蕩,弄得沿途百姓苦不堪言。曾鞏絲毫沒有掉以輕心,而是提前作出籌劃和安排,及時調度物資,巧妙安排過境時間。最后,大軍過境,倒也秋毫無犯,許多百姓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大軍路過本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