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靈感從哪兒來(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劉道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靈感從哪兒來(2)

如何尋覓靈感

什么是靈感,它有哪些特征?一般來說,靈感是指在文學、藝術和科技活動中瞬間產生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意念,也稱為靈感思維。它是人的大腦一種特殊的機能,是思維發(fā)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是人的高級感知能力,是從事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必要前提。從靈感的屬性來看,它有以下的特點:一是突發(fā)性,它是在不經意狀態(tài)下瞬間產生的;二是新穎性,如新思想、新觀點、新點子、新方案、新見解等;三是非邏輯性,它不是按計劃、循常規(guī)而出現(xiàn)的:四是稍縱即逝,它是一位不速之客,也是一位驕傲的客人,請之不易,而遁之又無影無蹤;五是公平性,靈感不需要投資,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任何人都有獲得靈感的權利。

靈感與普通感知是不同的,不是直接通過人的五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獲得的,而是通過精神交流,或是由五官綜合作用而獲得的,我們通常把它稱為“遠隔思維”。那么,靈感究竟產生于何處呢?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啟動人的靈感部位叫“扣帶前回”,它位于靠近腦門的地方,這是一塊風水寶地,正是產生靈感之源。腦門位于眉毛的上方,俗話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這是因為皺眉頭刺激了“扣帶前回”,激發(fā)了靈感的產生。

人的靈感無處不在,無論何時何地,也無論從事何種活動,都有可能閃現(xiàn)出靈感。問題是,人們是否有一個“有準備的頭腦”,能夠及時捕獲到稍縱即逝的珍貴的靈。其實,靈感既稀缺又浪費極大,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靈感閃現(xiàn)的經歷,只是他們沒有覺察到,靈感在不經意中溜走了。因此,每一個有志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人,都要時刻準備著,把瞬間閃現(xiàn)的靈感緊緊地抓住。有不少作家、作曲家和發(fā)明家,他們在床頭柜放一個筆記本,或者隨身帶著筆記本,將瞬間閃現(xiàn)的靈感記錄下來,他們都是對待靈感的有心人。

為了說明靈感無處不在,無論從事何種活動,都有產生靈感的可能,我不妨略舉數(shù)例,以啟迪和開闊人們的思路。

事例之一,看電影聯(lián)想,發(fā)明了第一款手機。當今在人們生活、工作、社交、通信和娛樂中,手機已經是不可須臾缺少的工具,一部智能手機可以打電話、發(fā)微信、接發(fā)郵件、拍照、聽音樂、看視頻等,幾乎無所不能。但是,馬丁·庫柏于1973發(fā)明的第一款手機卻是非常笨拙,那時叫蜂窩電話,也稱為“大哥大”,重量1公斤,只有單一通話功能,充電10個小時只能用35分鐘。別瞧不起這個“笨老大”,它的發(fā)明卻開創(chuàng)了無線電通信的新紀元。那么,庫柏的發(fā)明的靈感來自哪里?原來,庫柏在觀看電影《星際迷航》時,當他看到考克船長用一部無線電話打電話時,他的大腦立即“觸了電”,于是大聲尖叫起來:“這就是我需要的!”經過3個月的潛心研究,他發(fā)明了移動電話。當年4月3日,他在紐約大街上給貝爾實驗室的競爭對手恩格爾打電話,宣布他的發(fā)明成功了,也宣告無線電通信新時代的到來。

事例之二,通過觀察,創(chuàng)作了風靡全世界的《圓舞曲》。F·肖邦是波蘭19世紀偉大的作曲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21首《圓舞曲》,而《瞬間圓舞曲》,也稱《小狗圓舞曲》或《一分鐘圓舞曲》,是他一生最后的作品。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是來自于對小狗的觀察,一次他去探望朋友、情人喬治·桑,在客廳看到一只小狗咬著自己的尾巴團團轉,這情景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靈感,馬上走到鋼琴邊坐下,譜出了《瞬間圓舞曲》。這首樂曲篇幅短小,速度極快,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調皮小狗旋轉的姿態(tài)。

事例之三,在輕松和愜意的玩耍和游戲中,常常伴隨著靈感閃現(xiàn),不要錯過捕獲那些稍縱即逝靈感的機會。1816年9月13日,是法國醫(yī)生雷奈克(Rene laennec,1781—1926)發(fā)明“聽診器”的日子。這個重大的發(fā)明居然是從兒童做游戲獲得的靈感。有一天,他到盧浮宮廣場散步,看到幾個兒童在玩耍,一個孩子在一根長圓木的一端刻畫密碼,而另一個孩子在木頭的另一端能夠聽到聲音。于是,他馬上來了靈感,用紙筒做出了最早的聽診器,起初叫“醫(yī)學小喇叭”“獨奏器”,幾經改進最后定名為“聽診器”。這個發(fā)明不僅使雷奈克名聲大振,而且造福億萬人民,真是功德無量。

事例之四,逆境勵志,苦難也能產生靈感。明朝正德元年(公元1506),王陽明因反對宦官劉瑾而遭厄運,被廷杖四十后貶謫到貴州荒僻之地龍場。王陽明沿途遭到劊子手一路追殺,九死一生到達龍場,他甚至要為生計而勞作。他處于極度的困頓和痛苦之中,每日靜坐思索,心力交瘁,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突然一天夜晚,他從夢中驚醒,如魔鬼附身一樣的尖叫了起來:“啊,是了,是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也是“心學”的開端。做圣賢是王陽明自幼立下的志向,他因心學的創(chuàng)立而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夙愿,成為我國古代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的第四位圣賢。

事例之五,愛心的滋潤,是靈感產生的沃土。由愛心激發(fā)出靈感的例子很多,如1996年誕生的克隆綿羊多莉,發(fā)明者之一基思·坎貝爾的父親患了糖尿病,雙目幾近失明,他研究克隆技術,就是希望能夠利用克隆技術制造新藥,以拯救父親的生命。同樣的,檢驗胰腺癌的納米試紙的發(fā)明,也是出于愛心。美國16歲的杰克·安德魯卡因為叔叔患了胰腺癌十分悲痛。胰腺癌沒有早期檢測的方法,一旦發(fā)現(xiàn)就是晚期,也就等于宣布死亡。于是,他決心要研究快捷的檢測方法。在有關專家的幫助下,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發(fā)明了用涂覆間皮素的納米試紙,檢驗一次僅僅5分鐘,花費3美元,準確率達到90%以上。他放棄了上大學,決心把這項發(fā)明推向市場,以造福廣大的患者。

責任編輯:蔡暢校對:劉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