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微”
漢代哲學家王符說:“慎微防萌,以斷其邪。”不在小事小節(jié)上謹慎,難免在大事大節(jié)上不穩(wěn)。
蜀漢先主劉備將之概括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慮于微,始貽大患;不防于小,終累大德。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時,從不向民間索取任何名貴物品。
想不到離任返鄉(xiāng),他發(fā)現(xiàn)自己做了一件錯事,為此寫了一首“檢討”詩曰:“三年為刺史,飲水復食蘗,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臨行所帶,不過兩片山石,可見白居易為官之清白。
“慎初”
“慎初”,顧名思義,就是戒慎于事情發(fā)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線”,不存僥幸之心,避免誤入歧途。
明代王廷相講過一個“轎夫濕鞋”的故事:轎夫愛惜自己腳下的新鞋子,“擇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但是“偶一沾濡,更不復顧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了。
王廷相由此感悟到,“儻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自覺不越雷池一步,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就是慎初的意義。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