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父母是堂上的主要活動的人,所以古代稱父母為“高堂”,稱對方的母親叫“令堂”。在古代,一個家庭,無論人口有多少,堂只有一個,也就是說議事活動區(qū)只有一個,所以有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就是說有五代人都是在一個堂上活動。
“室”是古代居室的正房。室字的“宀”表示房屋,“至”表示歸宿,意思是主要的歸宿就在這個地方,所以它是表音兼表意的字。
“房”是古代居室兩邊的房子。“房”來源于堂,“戶”表示房屋,“方”就是旁的意思,因為房是在室的兩邊。
下面是有關(guān)“房”字的文獻記載。
《說文·戶部》:“房,室在旁也。”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記載:“凡堂之內(nèi),中為正室,左右為房,所謂東房、西房也。”
《六書故》:“房,室旁夾室也。”
《釋名·釋宮室》:“房,旁也。室之兩旁也。”
古代是一夫多妻制,那么就不能隨便住,“正室”是元配夫人居住的地方,“房”是其他妻子可以住的地方。所以正妻可以叫正室,正妻如果去世了,再取一個正妻,那就叫繼室。正妻之外的夫人居住在“室”旁的“房”,所以古代又稱小老婆為“側(cè)室”“偏房”,這與居住都有關(guān)系。
室與堂之間有一個窗戶叫“牖”,還有個門叫“戶”,因為它是單扇的。單扇的是戶,雙扇的是門,這是有嚴格區(qū)別的。所以這兩個字傳承到后代也是有它的因素的。比如,古代貴族、官府的門一般稱“門”,“朱門酒肉臭”,還有衙門,這都是“門”,他不可能說朱戶,也不可能說衙戶。那些一般的人家只能稱“戶”,他的門是單扇的,因為沒有馬車,不需要雙扇的。所以我們說殺豬的叫屠戶,打獵的叫獵戶,你不能說獵門,你不能說屠門,這與他的生活習(xí)慣都是有關(guān)系的。
與人的居住動作有關(guān)系的漢字
第一個是“坐”。
這是甲骨文“坐”的兩個字形,正好是席地而坐。什么叫席地而坐呢?古人沒有凳子,凳子和椅子包括桌子,都是南北朝以后才有的東西。沒有的時候就是坐在地下,最多是有一個“幾”,幾有兩個用處,有的幾就是一個木棒,那是干什么用呢?放到老人的側(cè)背后,老人因為身體衰弱了,有時候坐得累了,可以靠一下,這是幾的一個作用。另外一個是桌子一樣的幾,很矮,坐在地上讀書、看書的時候可以用?,F(xiàn)在的桌子、凳子、椅子,這些都是魏晉南北朝以后,席地而坐的習(xí)俗改變以后才有的。比方說桌子的“桌”,實際上就是卓越的“卓”,原來一個十字改成一個木字。為什么用卓越的“卓”呢?卓越的“卓”是高的意思,桌子與以前的“幾”相比,它高起來了,所以最早就叫它“卓”,后來才有了木字旁的“桌”字。
“坐”的甲骨文里就是席地而坐,下邊那個是席子的象形,上面一個人,第一個字形是一個普通的人,第二個字形是一個女人。這就是坐的形象,古人坐是雙膝著地,臀部落在腳后跟上,就是這個形象?,F(xiàn)在日本、韓國、朝鮮這種形式還很多。
秦代女坐俑
這是坐得最正規(guī)的一種,雙手自然放到雙腿上,端坐。
與坐相關(guān)的還有一種形式叫“跪”。古人的跪也和現(xiàn)在不一樣。坐的時候臀部稍稍抬起,上身前傾,這叫跪。跪字是從足,因為坐的時候是坐在腳后跟上的,所以從足。“危”既是表音的也是表意的,因為這種形式是最不穩(wěn)當(dāng)?shù)?,大家可以坐一坐試試?/p>
西漢銀跪俑
跪是什么樣的形式呢?就是這個銅像的姿態(tài),臀部要抬起來。那么,為什么有這種形式呢?為了表示對人恭敬。比方說,在古代你在那兒坐著,一個長輩過來了,你不能坐著不動,現(xiàn)在坐著的話會站起來,表示對長輩的恭敬,古代就是把臀部一抬就行了,就表示恭敬,它是一種禮節(jié)的姿態(tài),表示恭敬的姿態(tài)。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