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銷路,合作社初戰(zhàn)告捷
2014年第一次種植平菇就迎來豐收,堆滿了大棚的平菇讓村干部喜在眉梢,愁在心頭。喜的是產(chǎn)量,愁的是銷路。
合作社向貧困戶社員承諾統(tǒng)一代銷,但剛開始的時候,干部們心里并沒有底。
李朝陽、徐年發(fā),還有幾名村干部,各顯神通。托安徽省民委幫忙,動用自己的私人關系,大家輪流到池州市內(nèi)周邊縣城以及銅陵、安慶、蕪湖、合肥跑市場。
“省民委給我們聯(lián)系了買家。但我們也不愿意在一棵樹上吊死。”李朝陽說。
他記憶最深刻的是在銅陵。為了賣平菇,他和鎮(zhèn)上的包村干部李貴高、村書記章文慶、村主任徐光明4人,凌晨三點,抬著兩筐平菇,直接去當?shù)夭耸袌稣遗l(fā)的販子推銷。
干部焦急,村民心里也打鼓。夏光和看平菇滯銷,心里暗暗打算如何打折處理,不要虧太多。
那段時間,社員馬宏喜每天都會到村部坐坐。見了跑市場回來的干部就問怎么樣。但看著李朝陽夜不能寐,老馬只能勸他不要著急上火。
“我心里急。那時合作社還沒建保鮮庫。平菇不能放,爛了就要往河里倒。”馬宏喜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干部們跑了大半個月,終于打通多條銷路。
合作社每星期給社員們結(jié)一回賬。夏光和記得,自己第一次拿了800多元。直到2015年春節(jié)之前,他總共進賬12000多元。這對當時準備攢錢蓋新房的他,可是筆可觀的收入。
社員嘗到了切切實實的甜頭。合作社初戰(zhàn)告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