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正確評價改革開放前后兩個30年
我前面已經講過,對于兩個30年,有人是誤讀的,有人是別有用心的。習近平總書記講:“這是兩個相互聯(lián)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如何正確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刻闡述。
其一,如果沒有1978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并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臨嚴重危機。同時,如果沒有1949年建立新中國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
其二,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提出的許多正確主張,雖然當時沒有真正落實,卻在改革開放后得到了真正貫徹,將來也還是要堅持和發(fā)展的。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fā)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yè)績來。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講得非常到位,今天一些人就是看不到這一條,用今天的眼光來衡量當年。
其三,對改革開放前后的歷史時期要正確評價,不能相互否定。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發(fā)展。對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fā)揚經驗,吸取教訓。
7.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一,必須堅持走自己的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艱辛探索和實踐中,找到了、堅持了、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現(xiàn)在最關鍵的是堅定不移走這條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第二,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原主任柯偉林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說:“中國出色、積極地利用了和平環(huán)境,中國很強大,但尚未達到應有的自信。”這是一個美國人的觀點。那么,習近平總書記是怎么樣講的?他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際地位空前提升,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成功實現(xiàn)了從低收入國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跨越。”這樣的發(fā)展、這樣的巨變,在人類發(fā)展史上都是罕見的。
今天的中國,同新中國成立以前的中國相比,同鴉片戰(zhàn)爭以后的中國相比,有天壤之別。同歐美一些國家受困于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相比,同一些發(fā)展中國家陷入發(fā)展陷阱相比,同西亞、北非一些國家政治動蕩、社會混亂相比,我國發(fā)展可以說是“風景這邊獨好”。因此,十八大報告認為我們邁上了三個大臺階:一是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臺階;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三是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臺階。
第三,必須順應世界大勢。正確處理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是事關黨的事業(yè)成敗的重大問題。在當今世界深刻復雜變化、中國同世界的聯(lián)系和互動空前緊密的情況下,更要密切關注國際形勢發(fā)展變化,把握世界大勢,統(tǒng)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時代前進潮流中把握主動、贏得發(fā)展。
第四,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在前進征途上,只要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緊緊依靠人民,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第五,必須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要使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使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黨地位更加穩(wěn)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