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文合作的學術(shù)理論研究,為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中國方案
習近平同志強調(diào),要推進文明交流互鑒,重視人文合作,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的學術(shù)研究、理論支撐、話語體系建設。這一重要論述表明,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我們增強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價值觀,吸收借鑒其他文明的價值觀念,深化人文合作的學術(shù)理論研究,為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中國方案。
天下一家。中國既有獨特的天下觀,又有獨特的家國一體觀,認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中國自古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客觀地看,“家”重親情、重包容、重責任、重秩序、重整體。天下一家理念,是通向信任、安全、和平的大道。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人歷來主張‘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當今世界,天下就是全球,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地球是全人類的地球。強調(diào)天下一家,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文明交流互鑒的認識前提與思想基礎。
和而不同。習近平同志指出:“幾千年來,和平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里。”“要倡導和而不同,允許各國尋找最適合本國國情的應對之策。”中華文明倡導“和合”,但同時尊重差異和不同,主張將“和”建立在“不同”的基礎上,正所謂“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歷史上,中國不迷信武力,對外持“懷柔”政策,極少出現(xiàn)掠奪土地、財富、人口的征伐。漢朝派張騫去西域聯(lián)通、唐朝派玄奘去印度“取經(jīng)”、明朝派鄭和出使西洋,都是為了求同存異、兼收并蓄,增進中華民族同世界其他民族的人文交流。連接世界與中國的古代絲綢之路,更是一條如絲綢般光滑的和平之路、文明交流互鑒之路。新中國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張“與鄰為善”“和諧世界”“不搞文明沖突”“對話而不對抗,結(jié)伴而不結(jié)盟”等外交方針,弘揚了和而不同的中華傳統(tǒng)價值理念,代表了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堅持和而不同,也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文明交流互鑒的一個重要理念。
義重于利。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diào):“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正確義利觀”;“踐行正確義利觀,義利相兼,義重于利”。中華文明深明“義利之辯”,總體上強調(diào)義利一體、義是利之和,但又區(qū)別對待不同的行為主體。如孟子對梁惠王講“王何必言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表明在義利關(guān)系上對治國者與對老百姓的要求不一樣:治國者宜行仁義,而不必關(guān)注為自己謀利;對一般人而言,可以“義利并舉”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如果過度言利,崇尚消費、享樂和拜金主義,放縱物質(zhì)欲望,就會面臨“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的局面。對于國與國之間關(guān)系而言,也是如此。將中華文明的義利觀注入“一帶一路”建設,在國家層面,強調(diào)以義為先、義利兼顧;在企業(yè)層面,強調(diào)以義取利、義利并舉,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有利于貿(mào)易互通,也有利于人文交流。
平等共治。“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是中華文明重視的傳統(tǒng)價值。“一帶一路”建設突出平等共治,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試驗田和新樣板。“一帶一路”建設強調(diào)“自主、自愿、自覺、自律”與“互助、互利、互諒、互讓”,以增強合作動力、減少建設阻力。自主、自愿,體現(xiàn)了對沿線各國的主權(quán)和文化傳統(tǒng)的尊重,各國根據(jù)自身需要決定如何參與;自覺、自律,體現(xiàn)為盡力提供公共產(chǎn)品,為共同利益規(guī)范自身行為。“互助、互利、互諒、互讓”則突出了東方文明的平等互助智慧。這些都可以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基本理念。
顧全大局。習近平同志強調(diào),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抓住發(fā)展這個最大公約數(shù),不僅造福中國人民,更造福沿線各國人民。中國歡迎各方搭乘中國發(fā)展的快車、便車。中華文明重視整體利益,在處理個人與家庭、社會、國家的關(guān)系時,注重小我服從大我、以整體利益和大局為重,因而產(chǎn)生了“民齊者強”“人心齊,泰山移”“計利當計天下利”等思想。周恩來同志說,中國外事哲學主要來自于文化傳統(tǒng),如“不要將己見強加于人”“決不開第一槍”“來而不往,非禮也”“退避三舍”“首先不使用核武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中國儒學重視“忠恕之道”,強調(diào)“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diào)推己及人、助人即是助己。在“一帶一路”建設和文明交流互鑒進程中,各國都需要以大局為重,奉全球命運之公,共同打造更多全球公共產(chǎn)品,幫助落后國家發(fā)展,縮小發(fā)展差距,促進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