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qū)各中學共青團員代表面向團旗莊嚴宣誓。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 李川 攝
一種精神延傳至今 激勵青年昂首追夢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堅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遵守團的章程,執(zhí)行團的決議,履行團員義務,嚴守團的紀律,勤奮學習,積極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而奮斗。”
4月19日,一場以“不忘初心跟黨走”為主題的中學共青團員重溫入團誓詞示范活動在北大紅樓前舉行,來自東城區(qū)40余所中學的150多名師生代表在領誓員的帶領下,面對團旗,舉起右拳,莊嚴宣誓。
活動中,來自天永學區(qū)、北東學區(qū)、和平里學區(qū)等八個學區(qū)的共青團員代表紛紛承諾,不忘初心跟黨走,以實際行動傳承五四精神,踐行青年應負的責任擔當和時代使命。
來自天永學區(qū)的團員代表承諾道,“帶頭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聽黨話,跟黨走,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征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團委書記董冉認為,五四將至,在五四運動的始發(fā)地北大紅樓重溫入團誓詞,體悟五四精神,更有感染力,更能走進青年學生的內(nèi)心。“五四精神中的愛國、進步,能讓今天的青年更加明確自己的責任,更加了解共青團是一個先進的組織,感召青年一代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陳翔認為,五四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這成為百年以來仁人志士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
“當代青年要把個人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中,自覺服務祖國和人民,無私奉獻社會。”陳翔覺得,當代青年要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此,才能真正傳承五四精神的內(nèi)涵。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二年級學生景禹芃感觸頗深,“當時的青年人在國難當頭之日,能夠挺身而出,承擔起挽救民族危亡的責任,挽狂瀾于既倒,令我輩深受教育。”景禹芃覺得,作為一名青年學生,能夠在平時勤學善思、苦練本領、嚴于律己,也是一種對于五四精神的傳承。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98年前,一代有志青年在國難深重之際,走上街頭,力爭國權(quán)、反抗屈辱,唱響了禮贊青春之歌。而今,這首贊歌依然繞梁,激勵著青年在逐夢的道路上慨然前行。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北大紅樓講解員志愿服務隊景禹芃在向參觀者進行志愿講解。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 李川 攝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