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服務志愿奉獻 誠勉自己砥礪他人
因為與北大紅樓相毗鄰的地理位置,早在2010年,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便與北大紅樓建立聯(lián)系,作為該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及社會實踐基地。同年,第六十五中學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講解員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
董冉介紹說,紅樓講解員志愿服務隊是基于學校的少年先鋒團校而成立的一個志愿服務組織,主要目的就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傳播五四精神,開展義務講解活動。
“成立7年來,我校共有100多名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每一屆學生固定名額在12名義務講解員,以高年級隊員傳幫帶的形式培養(yǎng)低年級隊員,進行梯隊建設。”董冉講道。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初二年級學生高雨欣在初一寒假時選入志愿服務隊,如今已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講解員,負責著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蔡元培展廳的講解部分。高雨欣說,從第一次參與實操培訓開始,她就感受到了講解的魅力。
“我們起初以為很容易,但在培訓中才發(fā)現(xiàn)真正能夠上崗自如講解是需要一個艱苦的訓練過程,我們不僅要熟練掌握歷史知識,挖掘每件文物展品背后的故事,還要掌握講解技巧,做到靈活應對各種情況。”高雨欣說,做到在自己的展廳是專家,在整個紀念館是行家是對他們的基本要求。
如今,北大紅樓講解員志愿服務隊每月都會有至少兩次講解任務,并在寒暑假第一周參與講解。成立七年來,志愿服務隊共接待中外參觀者萬余人次。2013年,北大紅樓講解員志愿服務隊獲得東城區(qū)“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團隊”,其中兩名志愿講解員還獲得北京市社會大課堂成果展示金獎。
現(xiàn)在,北大紅樓講解員志愿服務隊已成為第六十五中學少年先鋒團校的品牌項目,北大紅樓也成為該校團前教育的主陣地。“依托這一教育形式,希望能夠增強少先隊員組織意識、增強共青團員光榮感和責任感,強化學生黨、團、隊組織意識的銜接工作,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搭建平臺。”董冉談道。
北大紅樓承載著深厚的歷史脈絡和文化底蘊,也是五四精神的發(fā)源地。僅2016年5月4日,便接待各界參觀者1600多人。
努力為青年打造志愿服務平臺也成為北大紅樓未來定位的一個方向。對此,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社會教育部負責人劉然表示,“我館積極對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現(xiàn)階段主要是針對東城區(qū)大中學校為主,為他們提供校外平臺,能夠親身體會新文化運動歷史,傳承五四精神。”
98載歲月,時光荏苒,五四精神,底色未變。今天,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中,青年一代更應繼承和弘揚五四精神,譜寫出更加壯麗的青春之歌。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