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7月,毛澤東經(jīng)上?;氐介L沙,受陳獨秀的委托,開始秘密籌建長沙共產(chǎn)主義小組。毛澤東立即趕到福湘女中,在選修班教室旁找到了已回長沙讀書的楊開慧。離別后的重逢,使兩人格外高興。
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斗爭,使楊開慧和毛澤東走到了一起。當愛情到來時,兩位年輕人的心并不平靜。秋冬之際的一個夜晚,毛澤東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他思念著楊開慧,感情的烈火正炙烤著他的心。于是,詩意大發(fā),揮筆疾書,寫下了《虞美人》: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shù)寒星。晚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楊開慧收到這首充滿愛意的詞后,非常激動。這年冬天,楊開慧夾著一包書,來到毛澤東所在的教員宿舍——妙高峰下的青山祠,不坐花轎,不備嫁妝,不布新房,不用媒妁之言,自由地與毛澤東結(jié)了婚。當天,他們辦了一桌簡單的飯菜,招待長沙的幾位摯友。
一對親密戰(zhàn)友,終于結(jié)成革命伴侶。毛澤東和楊開慧以其驚世駭俗的結(jié)合,在周圍人中引起很大的反響,兩人的婚姻也被譽為“理想的羅曼蒂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