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宗梅的孫子宋成濤告訴記者,春節(jié)期間,老人一天也沒“放假”,和平常一樣給自己定“工作計劃”,白天要是沒完成“目標”,晚上在床上休息休息還會再起來堅持把活兒干完。圖為蔣宗梅展示已經做好的鞋墊。圖片來源:新鄉(xiāng)市文明辦
蔣宗梅老人常說:“誰買雙新鞋,如果號買大了,到我這兒,給他拿個鞋墊放里面就行了,誰來我給誰,誰要我都給。”盡管老人生活并不富裕,但老人不要錢,更不圖錢,一般靠每個月170多元的養(yǎng)老金,兒女和孫子、孫女也經常給她零花錢,做鞋墊的原料都是街坊鄰居不要的破衣爛衫,送給她“變廢為寶”,她時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能干活俺高興,看見別人墊上俺做的鞋墊,俺更高興!”
一雙雙帶著老人溫暖的鞋墊,更是讓穿著它走在遠方的人感受到了家鄉(xiāng)的溫暖。七五村黨支部書記董成良說:“蔣宗梅老人做的鞋墊如今成了七五村的‘村禮’。”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只要有外出求學、打工的年輕人,出門之前一定要到蔣宗梅老人家坐一坐聊聊天,再順便帶走幾雙鞋墊,一部分自己用,一部分作為“土特產”送給親朋好友,大家總覺得這樣出門才安心。
蔣宗梅老人勤勞要強,不喜歡出名,可她現(xiàn)在卻成了十里八鄉(xiāng)的名人,村里人提起老人都豎起拇指說好。圖為閑不住的蔣宗梅老人在整理家務。圖片來源:新鄉(xiāng)市文明辦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蔣宗梅家里的后輩們都很自豪。他們都把老人當成自己的榜樣,一家人和和氣氣,總是盼著逢年過節(jié)能聚在一起熱鬧。在蔣宗梅老人的帶領下,這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形成的好家風,也影響著村里的許多鄉(xiāng)鄰親友。
(稿件文字來源:河南省文明辦、新鄉(xiāng)市文明辦)
編輯點評
一位善良、樸素的人,一雙粗糙、勤勞的手,十余年,送出了3萬余雙鞋墊。蔣宗梅,這位平凡普通的九旬老人,用行動為兒女孫輩樹立了助人的典范,也譜寫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良好家風。為老人點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