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
獨立于世,顧影無儔
回溯一生
李密始終讓言辭收斂在身形之內(nèi)
公元287年,李密卒于保勝龍安,好友安東將軍胡熊與皇甫士安主持葬儀,師弟陳壽在《三國志》中為其列傳。
我來到龍安村村口,此地原有7棵千年楨楠樹,在大煉鋼鐵的年代被送進了爐膛,現(xiàn)在尚存兩株,古意蒼勁,老枝舉翠。我問一個村民,當(dāng)時為什么不干脆砍完呢?他悶了一下,“估計砍樹的人還是想留點兒德吧!”
這是一句很真實的話,也許是這孝道之鄉(xiāng)的余韻吧。
回溯李密一生,他幾乎就是無咎的,因為每一步他都有言在先,沒有矯言,他始終讓言辭收斂在身形之內(nèi),絕不潑出一滴?!兑捉?jīng)》講的無咎,并非天生圣神,一生無過,而是“無咎者,善補過也。”從“李密故里”景點講解員激昂的聲音里,我感到了這一點。
李密曾言:“吾獨立于世,顧影無儔;然而不懼者,以無彼此于人故也。”這話完全可以解釋他的行為,也是校準(zhǔn)《陳情表》的價值圭臬。這話,至今有幾個人敢說!?
還可以追問歷史一句的在于,李密出任“太子洗馬”之后,晉孝武帝獲得了多少孝道呢?
著名歷史學(xué)家楊伯峻在《經(jīng)書淺談》當(dāng)中,專談《孝經(jīng)》的第四節(jié)“《孝經(jīng)》之受推尊”里指出:“現(xiàn)在只談東晉孝武帝這個人,他十歲死了父親,便不哭喪,還說什么‘哀至便哭’。他在位時,權(quán)臣桓溫已死,權(quán)柄他一人掌握;其后謝安、謝石又大敗苻堅于淝水,正是大有為之時,他自己卻飲酒好色,又專任司馬道子和王國寶一般齷齪小人,貪婪無厭,賣官鬻爵,流毒人民,結(jié)果被所寵愛的張貴人害死,甚至沒有人來追究兇手。東晉因之日益衰頹,以后遂一蹶不振,還宣講什么《孝經(jīng)》(寧康三年重九日孝武帝曾親自講《孝經(jīng)》),作什么《孝經(jīng)講義》?由此可見,統(tǒng)治者之講《孝經(jīng)》,為《孝經(jīng)》作解說,都不過是騙人的把戲罷了?,F(xiàn)存《十三經(jīng)注疏》中的《孝經(jīng)注》是唐玄宗作的,宋邢作疏。因為《孝經(jīng)》這部書,內(nèi)容陳腐,文字淺陋,實在值不得一讀。好在只有一千八百字,翻他一遍,半小時也就夠了。”這段話夠今人和后人咀嚼,我就發(fā)現(xiàn),歷史其實早把謎底擺在起點,我從迷宮出來,發(fā)現(xiàn)答案宛然:僅僅依靠李密的流自山野的涓滴之泉,又豈能清洗被權(quán)力硫酸蝕黑的靈田?!
在我看來,孝道之水,從來只是民間的渴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