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宣傳與輿論宣傳同頻共振的幾個著力點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chuàng)辦《新萊茵報·政治經(jīng)濟評論》時曾公開表明:“自己的目的——持續(xù)不斷地影響輿論。”習近平同志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鮮明指出,“話語背后的力量是思想、是道。”這都以簡潔精辟的語言道出了輿論與理論的本質特征,也為我們如何科學把握二者關系,努力實現(xiàn)理論宣傳與輿論宣傳共同發(fā)力、同頻共振,指明了前進方向。
1. 用真理力量搶占輿論制高點。輿論主導權的爭奪實質是人心的爭奪。誰掌握了輿論領導權、主動權,誰就在一定程度贏得爭取人心的主導權、話語權。輿論的主導權在哪里?在理論。老子有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理論掌握人心的力量具有無限大,在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通常會起到“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的覆蓋統(tǒng)領作用。因此,堅持“兩論起家”“理論當家”,始終是我們黨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法寶。一方面堅持輿論跟著理論走。社會輿論宣傳,要牢固確立“內容為王、觀點至上”的發(fā)展理念,在表達意見和觀點時,通過一系列正確、真實而生動的報道和言論,不斷提高輿論的真理色彩,在確保輿論宣傳真實準確、全面客觀的同時,更加重視深耕輿論內容,進一步提升輿論宣傳的思想價值,從而獲得受眾的支持與認可,發(fā)揮集聚舉旗定向、激濁揚清、去偽存真的真理力量。另一方面堅持理論靠著輿論推。要善于以輿論為器,學會理論傳播借力于媒體、掌握輿論,使理論話題與群眾日常工作和生活對接,努力體現(xiàn)理論價值關懷,進一步堅定干部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真正把科學理論的道義優(yōu)勢轉化為輿論引導的話語優(yōu)勢。
2. 用輿論力量掌握理論主導權。輿論宣傳引導社會輿論,不僅需要對新聞事實的報道反映,還必須通過理論宣傳提出一系列鮮明、深刻的觀點,強化理論的指導作用,掌握理論主導權,做到理論管方向、管思想、管根本,輿論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尤其在解讀中國實踐、中國化創(chuàng)新理論上,應當加大輿論宣傳的理論色彩和話語分量,力避“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困境。當今時代,傳播技術快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傳播無邊界、即時性的特點,正在深刻改變輿論生態(tài)。傳媒競爭正在從消息制勝的時代向觀點制勝的時代轉變,出思想、出觀點成為輿論競爭的“關鍵一招”。因此,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還是網(wǎng)絡媒體,都應努力向“觀點頻道”轉型,突出思想內核,在“微”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動腦筋,在特色化、分眾化上下功夫,努力打通理論走向受眾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引人入“道”、啟人悟“道”,讓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認識到只有共產(chǎn)主義的光明大道,才是人類唯一的文明進步的光明道路。
3. 用思想的力量重塑社會風尚。理論之美,既表現(xiàn)在內容的理性之美、真理之美,也表現(xiàn)在表達的感性之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之所以為不同區(qū)域、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人群廣泛接納和信仰,一個重要原因是其話語表達的魅力。讓科學理論成為發(fā)展的“推進器”、社會的“黏合劑”和道德的“風向標”,是重塑社會主義新風尚的重要途徑。眼下,一些西方國家打著“新聞自由”的幌子攻擊我國新聞輿論管理制度,鼓吹“客觀中立”“不偏不倚”,自己卻千方百計在新聞報道中夾帶“普世價值”的“私貨”。對此,我們必須清醒認識、積極應對。既要宣傳闡釋好馬克思主義的“真經(jīng)”,以真理的力量筑牢意識形態(tài)“防火墻”,又要講好理論故事、闡釋好中國道路和中國價值,用思想的力量重塑社會風尚,把人們關注的問題提出來,把人民的目光吸引過來,把人民的共同意志凝聚起來,進而引領人民為實現(xiàn)共同目標而奮斗,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4. 用“接地氣”的方法讓理論走進群眾。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是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的政策,不光要使領導者知道,干部知道,還要使廣大的群眾知道”,并認為“這是一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藝術”。黨的宣傳工作實踐表明,理論走進群眾、掌握群眾,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一要“懂地氣”。適應受眾的認知水平,分眾定位,準確對焦,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讓深刻的思想觀點通過多樣、精準的傳播途徑,實現(xiàn)入耳入腦入心、落地生根,把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反映人民心聲結合起來,把黨“想說的”和人民群眾“想聽的”結合起來。二要“接地氣”。通過親近的輿論宣傳表達,幫助人們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認識和解決問題,在切身感受、體驗、理解和運用中掌握理論、增強自覺,讓黨的科學理論生動起來、溫暖起來。三要“通地氣”。適應新的傳播環(huán)境,瞄準“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求取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為群眾提供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用新媒體傳播的覆蓋力掃除理論武裝的盲點,用傳統(tǒng)媒體的人才和內容優(yōu)勢為社會輿論注入正能量,營造有利于穩(wěn)定局面的輿論環(huán)境,吹響激勵人民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號角。實踐告訴我們,生活是理論的源泉。誰勇于和善于“接地氣”,誰更善于就事論理、借力打力,誰就能夠有效推動理論與輿論相融同頻共振。這就需要真誠為人民服務的“兩論”功夫。具備了這兩條,就能牢牢掌控輿論的主導權,牢牢把握理論對實踐進行理論指導的主動權。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目前,全力推進黨的理論宣傳與輿論宣傳,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要求,必將更好地為加強黨的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充分發(fā)揮思想保證和智慧支撐的重要作用。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wǎng)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wǎng)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稿件一經(jīng)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wǎng)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