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提升理論宣傳成效探究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課題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媒體不斷發(fā)展,出現(xiàn)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fā)生深刻變化。”全媒體時代為理論宣傳提供新的機遇,也帶來新的挑戰(zhàn)。為此,課題組在實地調研人民日報社理論部、《求是》雜志社、光明日報社理論部基礎上,結合自身經驗,以期探究全媒體時代提升理論宣傳成效的方法和啟示。
全媒體時代特征及其對理論宣傳提出的新要求
當前,媒體融合呈現(xiàn)理念重塑、流程變革、要素集成、優(yōu)勢聚合等多維特征,對媒體傳播格局、思想輿論場域帶來復雜關聯(lián)和深刻影響。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呈現(xiàn)出如下特征:一是突破傳統(tǒng)媒體的時空維度,呈現(xiàn)出全過程、全天候、全空間特征;二是超越傳統(tǒng)媒介的技術局限,信息承載量更大,信息傳播也更高效;三是打破信息從發(fā)出者到接受者的單向路徑,人人都是信息的發(fā)出者,人人也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四是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大模型等技術優(yōu)勢,重塑媒體傳播效能,媒體的功能不再是單一的信息傳播,而是依據用戶畫像形成更精準、更高效的多重服務功能。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展現(xiàn)出的上述特征,為理論宣傳提供了諸多便利。特別是全媒體傳播的體系化展開,為思想理論的深入延展和淺出聚合提供了寬廣視野和場域,也由此給理論宣傳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加強內容建設,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全媒體的迅速發(fā)展,使得輿論場更加復雜,加大了理論宣傳發(fā)揮高舉旗幟、引領導向、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等職責使命的難度。對此,理論宣傳務必認清現(xiàn)狀、把準形勢,與各類錯誤思潮作斗爭,占據意識形態(tài)制高點,牢牢掌握全媒體時代話語權。在萬物皆媒的時代,主力軍既要挺進主戰(zhàn)場、放大正面聲音,同時需聚焦移動特點、把脈輿論導向,把短小精悍傳播和宏大正面?zhèn)鞑ソY合起來,用正能量聚合大流量,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實現(xiàn)“厚重內容”和“輕量表達”的貫通契合。
優(yōu)化完善體制機制,構建全媒體時代理論傳播新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構建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格局。”這就要求我們要牢固樹立一體化發(fā)展觀念,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再造、重塑內容生產與傳播流程;要將用戶至上理念貫穿工作實踐各方面,把用戶思維和用戶邏輯同理論生產傳播反饋結合起來,使不同媒介形態(tài)的內容生產能夠在一個組織體系中完成;要根據細分受眾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進行多元分發(fā),層次鮮明、優(yōu)勢互補,實現(xiàn)立體化、精準化、互動化傳播,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fā)展、協(xié)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切實增強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傳播實效。
培養(yǎng)全媒體人才,鍛造高素質復合型理論宣傳隊伍。面對全媒體時代復雜的輿論環(huán)境,理論宣傳隊伍要在堅定政治立場、提高理論水平、提升專業(yè)素質上下功夫,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增強服務人民的意識。理論宣傳隊伍還要主動適應全媒體發(fā)展趨勢,主動學習、掌握新技術,克服“本領恐慌”,將新技術、新手段融入策采編發(fā)全流程各環(huán)節(jié),提升整合能力,用新技術賦能內容生產。
當前主要思想理論宣傳陣地的經驗做法
近年來,以《人民日報》、《求是》雜志、《光明日報》以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等為代表的思想理論宣傳陣地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積極承擔起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重要職責使命,初步形成了一些經驗做法。
聚焦核心內容和首要任務,做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大黨大國領袖形象宣傳。《人民日報》緊扣重大主題策劃系列專版,以政治性、思想性、學理性、哲理性的統(tǒng)一深入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彰顯黨中央機關報的權威性、指導性?!肚笫恰冯s志緊跟黨中央工作大局和重大決策部署,每期刊發(fā)一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為全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權威文本和思想指導。《光明日報》持續(xù)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大眾化傳播,形成了兼具思想深度、學理厚度、文化溫度的鮮明特色,引導讀者更好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思想精髓。“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把宣傳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平臺建設的首要任務和核心內容,在各終端、各頻道、各欄目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設置習近平總書記思想專區(qū),持續(xù)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思想和形象的宣傳水平和傳播效果。平臺閱讀量排前100位的文章中,與習近平總書記相關的文章始終保持在90%以上。
堅持內容為王,著力擴大優(yōu)質理論內容供給?!度嗣袢請蟆访糠曛卮髸r間節(jié)點、重要宣傳戰(zhàn)役都及時推出“任理軒”署名文章,以宏闊視野、深刻論述發(fā)揮統(tǒng)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不少文章經由網絡傳播成為閱讀量過千萬甚至上億的現(xiàn)象級作品?!肚笫恰冯s志從深刻性和大眾化的結合入手,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文章表達方式,以“理論+政論”“采訪調研+思想點評”等形式,策劃推出系列微調研,運用多樣化體裁闡釋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豆饷魅請蟆烽_設“讀經典 學理論”專欄,闡述了系統(tǒng)觀念、問題導向、全過程人民民主、精神文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理念的來龍去脈、本質內涵,面對重大理論議題,強調跨學科視域和多學科攻關。“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秉持“全黨辦、大家辦、開門辦”理念,著力發(fā)揮聚合優(yōu)勢,特色理論欄目“習近平文匯”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所有講話、文章、論述等內容,按58個專論進行整理,成為很多黨員干部日常學習首選“資料庫”“案頭書”。
豐富載體、創(chuàng)新形式、活化表達,實現(xiàn)理論傳播的精細化具象化?!度嗣袢請蟆穲猿止娞栠\營、新媒體中心、強國號多管齊下,在形式上更貼近群眾,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短視頻、H5融媒、圖解等形式“解讀”理論文章,使理論文章輕巧化?!肚笫恰冯s志推動刊網(求是網)深度融合,兩大陣地攜手打造“求是網評論員”“學而時習”“是說新語”“求是微視頻”等特色品牌,發(fā)揮聯(lián)動效應。《光明日報》加大可視化投入,以傳統(tǒng)版面為支撐,以“光明理論”公眾號為突破點,向網絡和青年受眾群體延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在理論宣傳方式上注重推陳出新,“每日金句”擷取習近平總書記經典語錄,配以朗誦藝術家的精彩朗誦;發(fā)揮學習積分導向作用,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作為考點,以提高和鞏固學習效果。
構建全媒體理論傳播矩陣,推動形成傳播合力。《人民日報》著力用好社內外理論矩陣,做好平臺融合,通過優(yōu)化創(chuàng)作機制、理順發(fā)布機制,積極與中央網信辦等平臺聯(lián)系,結合版面文章制作理論融媒體產品,并與視頻網站合作,多方合力讓精品內容“借船出海”?!肚笫恰冯s志緊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和重大活動等,對其中的思想理論內容進行拆解宣傳,策劃推出大量原創(chuàng)性網評、網文、圖解、理論微視頻等各類融媒體作品,逐步形成了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要內容的新媒體傳播矩陣?!豆饷魅請蟆穲猿秩襟w一體策劃、同步推進;全國兩會期間,“向總書記說說我這一年”系列“有聲手賬”創(chuàng)意短視頻與報道同步推出,代表委員們以原聲講述過去一年自己的所思所行,并展示他們在基層一線履職的照片,吸引網民關注兩會、關注代表委員履職成效。“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打造互聯(lián)網、電信網、廣電網三網融合的理論傳播矩陣,手機客戶端可以連接PC端,上線“學習強國”車載版、電視端“強國TV”,推出投影終端“強國機”,建設“學習強國”鄉(xiāng)村大喇叭,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送到田間地頭。
全媒體時代提升理論宣傳成效的啟示
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入腦入心、“飛入尋常百姓家”是新時代理論宣傳工作者肩負的時代使命。新時代新征程,提升全媒體時代理論宣傳成效,必須著眼媒體深度融合新階段和理論融通傳播新特點,形成全媒體理論宣傳的體系化思路和系統(tǒng)性舉措。
深入研究、透徹闡釋,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理論闡釋要以深入研究為基礎,研究深入,闡釋才能透徹。做好理論闡釋、壯大主流輿論,更加需要反復揣摩、全面把握思想理論內含的科學體系和精髓要義,找準理論闡釋的著力點和結合點;更加需要貫通學理道理哲理,從體系闡釋和協(xié)同研究中提升理論的可感性和說服力。要把握深入和淺出的辯證關系,系統(tǒng)闡釋科學理論內含的邏輯關聯(lián)、學理蘊涵,著力增強理論指引實踐、哲理貼近大眾的能動效用。要推動知識體系和話語方式的聚合轉化、融合會通,既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時代背景、科學體系、精神實質、實踐要求、原創(chuàng)性貢獻研究深、闡釋透,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講得令人信服。
樹立理論傳播新理念,堅持求“真”求“實”與求“活”求“新”相統(tǒng)一。求“真”,全面深刻理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既牢牢把握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點,又精準傳播黨的聲音;既注重把握理論的事實對象,又注重把握理論的價值對象,能夠不跑調、不走音、不變聲。求“實”,既在通俗易懂上求實,又在融入結合上求實,堅持內容“實”、話語“實”、情感“實”相統(tǒng)一。求“活”,堅持把握時代脈搏與緊跟理論創(chuàng)新步伐相統(tǒng)一、互動式傳播與可視化傳播相結合,積極打造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理論傳播平臺。求“新”,注重形式、手段、方法等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在對受眾進行歸類區(qū)分的基礎上,根據用戶需求精準投放理論信息。
堅持移動優(yōu)先策略,緊盯并善用核心技術,推動理論傳播全線布局、全面覆蓋。移動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信息傳播主渠道。全媒體傳播條件下提升理論宣傳成效,要堅持移動優(yōu)先策略,建設好理論宣傳移動傳播平臺。通過流程優(yōu)化、平臺再造,實現(xiàn)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xiàn)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的傳播制高點。要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不斷突破,探索將人工智能運用在新聞采集、生產、分發(fā)、接收、反饋中,用主流價值導向駕馭“算法”,全面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緊貼用戶需求,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全媒體時代理論宣傳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扎根人民、重心下移,走好網絡群眾路線,積極適應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趨勢,及時了解受眾新變化、把握受眾新訴求,切實回應和解決不同社會群體的所困、所想、所盼。要強化用戶意識,把受眾“需要什么”與媒體“生產什么”結合起來,增強內容供給的精準性、契合度,提供更多個性化、特色化新聞信息產品。要把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統(tǒng)一起來、把服務群眾同教育群眾結合起來、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yǎng)結合起來,更好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
(執(zhí)筆人:楊怡、劉文濤、趙晨光、魏煒、霍雨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