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在中國歷史上絕對當?shù)蒙?ldquo;奇葩”二字,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民選”皇帝,最早的一個通過和平演變篡奪政權(quán)的皇帝。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極為另類的王朝“新”朝。他既是“開國之君”,同時也是“亡國之君”,他被天下人的狂熱輿論推上了皇帝寶座,卻又因天下人的極度憎恨而身死國滅。
要回答他為什么會失敗,我們需要弄清以下幾件事情:他為什么能成功取代漢朝;他稱帝后都干了什么;他做的這些事情都出了哪些問題,導致了什么后果。
一、他為什么能成功取代漢朝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著重了解兩個方面:王莽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是個什么情況。
王莽,字巨君,西漢歷史上著名的女強人“太后”王政君是他的姑姑,正是這個女人,使得她背后的王氏家族攀附裙帶,成為了西漢政壇顯赫的家族。因此王莽這個人起點高,也屬于個“官二代”,但是他又不同于別的官二代,他屬于悲催型的,在王氏家族里面是最為命苦的一個,因為他最大的倚仗老爹死的早,小時候家族并沒有給予他多少幫助,早年過的很苦,絲毫沒有成為紈绔子弟的資本,這就養(yǎng)成了他謙遜、謹慎、克制、待人懇切有禮的優(yōu)良品格和修養(yǎng)。
等到他長大后,便擁有了與其他生活優(yōu)越的同族子弟們截然不同的風度氣質(zhì)。而這個時候,他的伯父,當朝的大司馬王鳳年歲日老,他不得不為身后家族長遠未來謀劃,可是仔細琢磨一遍,家中子弟凈是些不成器的紈绔子弟,王鳳這時候感到了深度的無奈與危機感,近乎無望的他終于把目光投降了自己落魄的侄子“王莽”身上,畢竟再生疏不待見也是親侄子嘛。待到他細心觀摩王莽時才發(fā)現(xiàn),王家竟出了個這么優(yōu)秀的人物,他看到了希望,于是緊忙拉攏培養(yǎng)王莽,向自己的妹妹王政君推薦他。
王莽受到王鳳的賞識后,對伯父如同親父一般對待,在王鳳臥床生病期間,他與妻子全心全意,悉心照料王鳳,甚至于比親生子女還要盡心,使得王鳳極為感動,在他臨死前特意囑咐太后王政君,一定要照顧好這個侄子。從這個時候開始他的人生軌跡發(fā)生了逆轉(zhuǎn)式的變化。
王鳳死后,其弟王商、王根相繼為大司馬,兄弟三人兄死弟繼,長時間壟斷大司馬的職務。王莽在擊敗自己的表兄淳于長,成為了王家的政治繼承人,最終在王根死后繼承了大司馬的高位。
王莽令人稱奇的是,他發(fā)跡之后毫無自滿情緒,有一次,百官公卿來探望他的母親,見到王莽的夫人穿著十分簡陋,還以為是他家的奴仆。他的妻子也是穿著樸素。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只吃素食,絕不食肉,對待人才極為恩厚??傊趺У膫€人魅力在當時絕對是天王級的,以至于被稱作“圣人”,這個稱號可了不得啊。
那么當時的漢朝是個什么情況呢?王莽的表哥漢成帝是個一心玩樂的主,對朝政沒啥興趣,他的第二任皇后倒是大名鼎鼎,就是歷史上與楊貴妃齊名的大美女趙飛燕,身邊有這么個尤物,換作誰也沒心干其它的了。
漢成帝死后,由于他沒有兒子,侄子劉欣繼位,他就是歷史上的漢哀帝,漢哀帝最出名的方面可不是把工作做得優(yōu)秀之類的,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同性戀皇帝,“斷袖之癖”就是從他這來的。這哥們很悲催,在位僅七年的就駕崩了,時年僅二十五歲。繼任者漢平帝更悲催,九歲繼位,十四歲突然病死,死因眾說紛紜。而繼位的更奇葩,是個只有兩歲的幼兒,可以說,此時的漢朝始終未能出現(xiàn)一個強勢皇帝。
而漢朝當時的社會情況怎樣呢,貧富矛盾極為嚴重,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底層人民勉強掙扎在生存邊緣。而朝中大臣呢,由于政治混亂,統(tǒng)治階層也是深受其害,人人都希望能有個強人出來穩(wěn)定局面。此時可謂上下一心,大家都希望“圣人”王莽出來,彌平危局,使大家過上和諧社會。
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在朝野廣泛的擁戴下,接受了“孺子嬰”的禪讓,即位稱帝,改國號為“新”。
二、他稱帝后都干了哪些事情?
王莽的舉措:土地國有化、全國耕地統(tǒng)一分配;國營專賣、國家壟斷;貨幣改革;改革稅制,征收商業(yè)稅、所得稅;干預市場、實施計劃經(jīng)濟;打擊限制奴隸制;大搞社會福利;鼓勵科技創(chuàng)新。
從表面看,這些措施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甚至富有“時代超越性”,簡直就是慢慢的現(xiàn)代氣息,按理說國家應該越來越興盛繁榮才對,為何短短十五年“新朝”滅亡,王莽也被曾經(jīng)狂熱擁戴他的全國人民送上了斷頭臺,那么這些措施出了什么問題呢,他為什么會落得身死國滅的下場呢?
我們看看他的措施的頭兩條,“土地國有化、全國耕地統(tǒng)一分配”,也就是說,王莽解決土地兼并的手段是,把地主豪強的土地出了少部分外都收走,分給全國的人民,我當初剛看到這個措施時,驚得我有些說不出話,這么絕的政策,就算是統(tǒng)一六國、掃平八荒的秦始皇這么霸道的人物也干不出來啊。
只能有一個理由能解釋,那就是王莽徹底脫離了實際,充滿了空想主義的色彩,僅僅這一個措施,他就把天下所有的地主還有統(tǒng)治集團得罪了,此外擴大商業(yè)稅的征收范圍,所有的商業(yè)和手工業(yè)都得交所得稅,這也把商人手工業(yè)者得罪了,統(tǒng)一貨幣發(fā)行權(quán)、禁止奴隸買賣,也把地方豪強得罪光了!
大家推你上位不就是希望你解決危機,建設“和諧社會”大家一塊有肉吃嘛,你卻恨不得搶光我的財產(chǎn)分給窮人,這下子全國地主豪強還有官僚集團得罪到家了!有錢有勢的人怒氣沖沖,那么底層的人民呢?
不得不說,王莽當了皇帝后好像運氣都被用光了一般,進行改革時,問題一個接著一個,老天爺極不給面子,自然災害好像商量好的似的,一個接一個的扎堆來,旱災、蝗災、瘟疫、還有黃河決口,靠天吃飯的農(nóng)民們在本來就不寬裕,這時候更是雪上加霜,在饑荒四起,農(nóng)民的生存難以為繼的情況下,最終全國爆發(fā)了起義,后來的光武帝劉秀也是這個時候加入革命隊伍的。
按理說,各個朝代都有自然災害,縱然是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這些繁榮期也避免不了因為自然災害發(fā)生饑荒,為什么到了王莽這后果就這么嚴重呢?這就得說說當時最為深刻的社會危機“人口危機”,根據(jù)史料統(tǒng)計,西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有1223萬戶,5959.5萬人。這是個什么概念呢,在宋朝以前,從沒有一個朝代的人口達到過六千萬,這是宋朝以前人口數(shù)量的最高峰。這也是當時社會生產(chǎn)力的極限,人地矛盾,環(huán)境的承載壓力,社會生產(chǎn)力的水平面對龐大的人口已經(jīng)到了臨界點。大家為什么要擁戴王莽,不就是因為漢朝時社會問題已經(jīng)極為嚴重,大家就是希望通過王莽出手解決這些問題,王莽的“新”朝從取代漢朝的那一刻起就不可避免而且是理所應當?shù)?ldquo;繼承”了已有的社會危機。
事情發(fā)展到這一步,王莽的結(jié)局再清楚不過了,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同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王揖等護衛(wèi)下逃往漸臺,最后隨從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戰(zhàn)死或者被殺。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斬其首,懸于宛市之中。新朝滅亡。王莽的頭顱,被后來歷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大火,遂被焚毀。
王莽這個人絕不是暴君,相反,他是個真心想讓每一個人都能幸福的社會改革者,他為了消滅貧困,不惜把土地全部國有化,得罪了全國的豪強,但是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他的理想主義是那么的無能為力,人口數(shù)量達到臨界點的當時,社會要想持續(xù),爆發(fā)戰(zhàn)爭進而減少人口數(shù)量已不可避免,只不過,由于王莽的特殊地位,他成了這場危機的犧牲品。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