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和湯圓在形狀上是一樣的,但是材料有一點差別,北方用糯米加一個糖心,在框里不停搖動,像滾雪團球一樣越滾越大,叫元宵;南方用糯米碾成粉,然后加上水和成面,再一點點的包,叫湯圓。相對來講,南方的湯圓軟一點,北方的元宵硬一點,吃起來口味略有差別。
那么,為什么要吃湯圓和元宵呢?現(xiàn)代的解釋是為了“團團圓圓”“甜甜蜜蜜”。但是古代人有他們自己的說法。古人吃湯圓、元宵是有另外的文化象征意義的。
吃元宵,首先象征求子?!兜掳哺尽防镉涊d,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的時候,湖北德安府的每家都要做元宵,并且要互相贈送。其中有一種元宵特別大,像鵝蛋那么大。這個元宵為什么這么大呢?在古代,婦人用火候占卜生產,煮這個東西的時候,因為特別大,婦女們要看著底下的火,看火的樣子來占卜、預測生產,就是生孩子。要預測生孩子能不能順利?因為這個元宵跟胚胎一樣。
清朝的時候,成都有一種習俗,就是在元宵節(jié)的晚上去偷神龕上的元宵,取一個象征的意思,象征能夠得到神的允許,生孩子。所以,吃元宵有求子的含義。
第二種元宵節(jié)習俗是祈福。宋代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種習俗叫“走橋”。就是元宵節(jié)的晚上,婦女們結伴出門,平時晚上婦女是不能出門的,元宵節(jié)是唯一允許婦女在夜晚出門的日子。婦女們出去之后專門找有橋的地方走。這個習俗南方、北方都有。走橋的目的是消除疾病,所以走橋也叫走百病,把百病都走掉。怎么走法?婦女們拿著香,后邊再跟幾個人,大家一起走,過了橋就等于把災難去掉了。
再有一種祈福方式叫燒旺火,就是在自家門前點一堆火,是祈求未來的生活能夠紅紅火火、興興旺旺。還有一種祈福方式是保佑小孩平安的,叫盤子會。盤子會就是在自家門口擺一個神龕,神龕里供的神叫張仙,他是專門保佑小孩的。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天氣還是很冷的,所以,當天晚上大家為了御寒有跳舞的活動,人們一邊扭秧歌,一邊轉手里的傘,很熱鬧。
第三種元宵節(jié)習俗是摸門釘。因為古代醫(yī)療水平不高,小孩兒的成活率很低,所以古代的很多民俗活動都包含求子的內容。比如,在北方,拿北京舉例,在明清時代普遍流行一個習俗,就是在元宵節(jié)前后,婦女們要成群結隊的到城門摸門釘。因為門釘?shù)?ldquo;釘”的同音字就是人丁的“丁”,代表了家里能夠人丁興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