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 不斷堅定和提高政治覺悟
中共貴州省委常委、紀委書記 宋璇濤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強調,要堅持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不斷堅定和提高政治覺悟。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思想建黨的高度自覺和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的政治定力,為堅持標本兼治、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們必須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堅如磐石的政治立場捍衛(wèi)黨的堅強領導核心地位。
一、堅持標本兼治,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不斷堅定和提高政治覺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標本兼治的“本”,主要指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和政治覺悟。堅持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不斷堅定和提高政治覺悟,是思想建黨的核心要義,也是堅持標本兼治、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所在。
“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修身立德是為政之基,從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堅持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和政治覺悟這個本、鑄牢理想信念這個魂。落馬領導干部,有的被金錢美色誘惑,有的仕途遇到挫折感到前途渺茫,有的看到社會陰暗面太多,逐漸丟掉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和政治覺悟,凡此種種,充分說明黨員干部必須始終把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和政治覺悟銘記在心,任何時候都不忽視和偏離,否則遲早會出問題。堅持標本兼治,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把加強思想政治建設作為重要基礎抓牢抓實,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持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和政治覺悟,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線。
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腐朽思想觀念、等價交換原則很容易向黨內侵蝕,黨員干部一旦價值觀扭曲、思想滑坡,就容易喪失政治覺悟、跌入腐敗深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的矛盾,是選擇前者還是后者,靠的就是覺悟,最終檢驗的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覺悟看似無形,關鍵時就會明心見性。必須發(fā)揮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和政治覺悟這個根本作用,使廣大黨員干部不僅自覺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鞠躬盡瘁、勇往直前,還要在反腐戰(zhàn)場上守底線,敢于向違規(guī)違紀行為亮劍,帶動黨內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風氣根本好轉,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領導干部必須講覺悟、有覺悟。覺悟了,覺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為的準星,就能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能廉潔奉公、恪盡職守。因此,必須把堅持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不斷堅定和提高政治覺悟作為標本兼治、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舉,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擔當,以崇高的思想覺悟堅定不移把全面從嚴治黨引向深入。
二、堅持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不斷堅定和提高政治覺悟,必須增強行動自覺,守住為政之本
堅持共產(chǎn)黨人價值觀,不斷堅定和提高政治覺悟,是黨員領導干部終身實踐的重大課題。
必須堅定理想信念。要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沒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和滋養(yǎng),信仰信念就難以深沉而執(zhí)著。黨員、干部要不斷提升人文素養(yǎng)和精神境界,去庸俗、遠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產(chǎn)黨人政治本色。要原原本本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要深刻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最終走向共產(chǎn)主義的歷史必然性,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獨特優(yōu)勢和強大生命力,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到虔誠而執(zhí)著、至性而深厚。
必須淬煉堅強黨性。淬煉堅強黨性是改造思想最直接最有效手段。黨性不是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也不是自然而然保鮮的,必須在黨性修養(yǎng)和黨內政治生活鍛煉中不斷提高,在工作實踐和斗爭磨礪中不斷堅定,使自己成為有覺悟、有大覺悟的人。堅強的黨性最終要體現(xiàn)到對黨絕對忠誠上來。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最終要落腳在看齊上。要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zhí)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
必須強化正心修身。黨員干部必須牢記道德高線、守住紀律底線,堅持立德修身,養(yǎng)正氣、祛邪氣、管思想、固根本,處理好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的關系。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謹慎,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做到慎獨、慎初、慎小、慎微,堅持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