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明確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必須加強學習。只有抓好理論武裝,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提高領導能力專業(yè)化水平。提高領導能力專業(yè)化水平,是《準則》對廣大領導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以高度的政治擔當,在領導工作中,多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切實在提高執(zhí)行力和領導力的一致性上多下功夫。
令行禁止,提升干部的執(zhí)行力
踐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需要廣大干部堅決的執(zhí)行力,黨員干部必須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對上級要有堅決的執(zhí)行力,對上級的部署不能合意的執(zhí)行、不合意的不執(zhí)行。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任何決策部署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貫徹落實,那只能是廢紙一張。執(zhí)行沒有借口,執(zhí)行不許拖延。所以,在新長征路上,要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一個險阻一個險阻地攻克,迎接我們的必然是一個又一個勝利。
提升干部的執(zhí)行力必須有效治理不擔當、不作為的頑疾,對不擔當不作為不僅要嚴格監(jiān)督,還要嚴肅問責。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必追究。《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強調對領導干部的用權行為進行嚴格監(jiān)督,既監(jiān)督又問責,雙管齊下,必將切實提高干部的執(zhí)行力。
干部是黨的寶貴財富,必須既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jiān)督,又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誠關愛,鼓勵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大膽作為。把嚴格監(jiān)督與信任激勵真正結合起來,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寬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別是改革創(chuàng)新中的失誤,這是《準則》的一大亮點,對提升干部執(zhí)行力至關重要。
牢記宗旨,提升干部的領導力
執(zhí)行力的本質是團隊執(zhí)行,團隊執(zhí)行重在領導力。執(zhí)行力的真正提升離不開領導力的提升,二者在事實上成正比。任何一級干部對上要有執(zhí)行力,對下要有領導力。對下的領導力越強,對上的執(zhí)行力也就越高。
領導力與權力不同,權力重在控制,領導力重在對群眾的影響力,重在贏得群眾認同。領導干部要自覺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要言行一致,以實際行動讓黨員和群眾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
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同樣也是領導力的源泉。領導力一定是從群眾中來,又到群眾中去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領導力就是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各級領導干部既要服務群眾又要帶領群眾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提升干部的領導力要做到兩個“堅決反對”:一是堅決反對命令主義,凡事自作主張,不與群眾商量,這樣群眾在工作中就沒有積極性。二是要堅決反對尾巴主義,想事辦事落在群眾后邊,不能引領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尾巴主義等于是自動放棄領導。
毛澤東同志講過,領導工作千頭萬緒,只有兩件大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出主意就是決策力,用干部就是影響力,所以領導力由兩個要素構成,即決策力與影響力。決策力重在往哪兒領,走什么路?!稖蕜t》指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也是黨內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根本保證。它理所當然地是我們一切決策的根本依據。提升決策力特別需要提高戰(zhàn)略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和底線思維能力。
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黨內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時也是廣大干部日常決策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領導決策要先策后決,“策”是“出主意”,“決”是“選主意”。“策”要集思廣益,充分體現(xiàn)民主;“決”要綜合判斷,充分體現(xiàn)集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