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征過程之中,周恩來由肖勁光來組織抬擔架,如果肖勁光心胸很狹隘的話,過草地,已經(jīng)有多少人犧牲了?一個老病號,不要說抬擔架,走,都很難走出草地。但是肖勁光根本沒把這些所謂的恩恩怨怨往心里去,號召大家來抬擔架。第一個報名的就是陳賡。為什么?他原來就是周恩來的部下,是特科指戰(zhàn)員,還有楊立三(后勤部長),還有其他人輪流把周恩來抬過草地了。這就是顧全大局,團結(jié)友好。如果沒有這個,那就不可能有共和國的周總理。所以紅軍要取得勝利,要能過草地,要能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顧全大局、團結(jié)友愛,非常重要。
第五,跟老百姓的關系也很重要。于都河很寬,四五百米,不浮橋過不去。浮橋的木板從哪兒來?是老百姓捐獻的。所以紅軍兩三天之內(nèi)就過了于都河,走上了長征路。還有糧食,各種物資都是老百姓無私捐獻的。
過草地時到了阿壩州,藏民聚居的地方,6萬平方公里,20萬人口。糧食本來就不多,但為了支援紅軍長征過草地,先后捐獻了2000到3000萬斤糧食,盡管沒有全部解決糧食問題,但是這兩三千萬斤糧食解決了一大部分,更好地保證紅軍走出草地。所以,沒有跟老百姓這種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精神,紅軍長征也不可能取得勝利。
四、把握習總書記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講話
關于習總書記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講話,內(nèi)容很多,不好把握,但是提煉出來實際上就四句話:三四五六。
“三”。在開頭講紅軍長征的意義時就引用了毛主席的三句話。長征勝利之后,也就是1935年10月到11月,毛主席在總結(jié)長征意義時講了四次,其中第四次就是現(xiàn)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瓦窯堡會議的講話。
“四”。毛主席講,“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習總書記把這三個內(nèi)容作了具體發(fā)揮,就引出了四個“偉大遠征”: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長征是一次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長征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長征是一次開創(chuàng)新局的偉大遠征。
“五”,即紅軍長征的五大內(nèi)涵。紅軍長征的具體內(nèi)涵在江澤民同志的報告中是展開講的,在胡錦濤同志的報告中沒有展開,而是著重講了紅軍長征精神內(nèi)涵在今后怎么弘揚的問題。關于這五個方面,習總書記也沒有展開講,重點放在“如何走好今天的長征路,來弘揚當年的長征精神”上。因此,就講了“六個必須”。這是當下給紅軍長征精神的要求講的“六個必須”。
第一,必須堅定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須把握方向、統(tǒng)攬大局、統(tǒng)籌全局;必須建設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必須加強黨的領導。
紅軍長征能夠取得勝利,關鍵在于黨的領導,在于制定了正確的政策路線。同樣,走好今天的長征路,也要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最重要的就是全面從嚴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這是不客氣。否則,治黨松松垮垮,“失之于松,失之于軟,失之于寬”,就容易出現(xiàn)老百姓不滿的很多問題。所以要想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治黨務必從嚴,而且不可能緊一陣子,松一陣子,是要貫徹始終的。六中全會就是來專門講這個問題,這就跟習總的講話無縫對接起來了。
目前,中央派工作也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很緊湊。六中全會確立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我想,這不僅僅是事業(yè)的需要,的確有了這個核心,因此應當要實至名歸,而且老百姓也認可,共同心愿。
所以對這個重大決策,我個人認為既要從客觀上看,也要從他個人的主觀方面看。沒有這個核心能力,人家不認可。要有這個能力,在這個位置上明確承認,實至名歸,老百姓就擁護,所以他完全不是一個。好,現(xiàn)在有一些人對這個核心認為要接受現(xiàn)在還需要有一個過程似的。事實上回顧黨的歷史,這是一個勢所必至、眾望所向、實至名歸的趨勢。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根據(jù)宣講家網(wǎng)報告整理編輯,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印刷、出版,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