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
毛澤東表揚過劉鐵超的作戰(zhàn)方略是紅軍作戰(zhàn)的精華,原紅八軍軍長何長工對我親口講述“劉鐵超是久經(jīng)沙場考驗的紅軍早期將領”,蕭克晚年淚眼憶起爺爺,稱他“確實是個軍事奇才,很會打仗”。
爺爺不僅會打仗,辦學也有一套。
1929年,井岡山突圍部隊轉(zhuǎn)移到東固后,朱德、毛澤東將爺爺留在東固,創(chuàng)建紅軍學校,擔任校長,提高當?shù)丶t二團、紅四團以及地方革命人員的政治、軍事素質(zhì)。辦好紅軍學校這副擔子不輕,因為東固紅軍學校學員多數(shù)是文盲。這支部隊軍事指揮人員能力薄弱,作戰(zhàn)時常出現(xiàn)指揮失誤,政治訓練基本沒有,革命軍隊的責任,黨的主義、觀念都不懂,問他們打仗是為了什么?竟然有人回答:“為了吃飽飯。”第一堂課,爺爺向他們講授:“作為一支革命隊伍,不單是要會打仗,還要懂得為什么打仗,要學會做宣傳鼓舞工作,要學會做群眾工作。北伐之所以取得勝利,就是因為共產(chǎn)黨強大的政治宣傳在起作用,軍隊同仇敵愾,民眾大力支持,這都與政治工作有關(guān)。”
第一批學員選拔的是稍有文化的青年骨干、黨團積極分子,可是給他們講政治工作,他們聽不進去,課堂紀律差,打瞌睡、講小話、抽煙的都有。爺爺心里明白,這些學員是隊伍里的“尖子”,自以為了不起,按黃埔軍校那一套給他們上課沒有用,如果不露幾手真本事給他們看,他們永遠不會把你看在眼里,課也無法上下去,必須把講與學結(jié)合起來才會有成效。
爺爺用兩天時間讓學員在操場上自由操練,練打靶、練刺殺。第三天,操場上高高豎起一根木桿,垂著一根長繩,長繩上吊著一串酒瓶,繩另一端讓人一扯,酒瓶便在空中上下快速晃動。爺爺集合學員說:“今天要考大家,每人打3發(fā)子彈,一發(fā)子彈打中酒瓶者為優(yōu)秀,二發(fā)打中一個酒瓶為良好,三發(fā)只打中一個酒瓶者為及格,全部打空為不及格。你們這次考試記錄在案。兩個月訓練完后不及格,不予提拔,回原部隊仍當戰(zhàn)士。打活動靶子不單需要眼力好,而且出槍要快要準。一輪考試下來,只有一人及格。有人不服氣,認為是老師故意刁難,質(zhì)問:“老師你能打嗎?”爺爺不吭聲,拔出槍,一槍一個,3發(fā)子彈,3個瓶全部落下。學員們這才心服口服。
接著,爺爺又拿出用布、棉花包裹住一頭的木棍說:“第二項考試,用木棍當刺刀來刺我,刺三次有一次刺中為及格。”學員們認為這比射擊活動靶容易得多。氣氛頓時又活躍起來,一個壯小伙站出來。手握木棍擺出武把式樣子,見爺爺做好了準備,大喊一聲,直刺過來。爺爺手上的木棍并不去撥開對方的棍,而是用手順勢抓住對方的木棍一拉,壯小伙一個踉蹌,跌倒了。小伙子不服氣,爬起來又刺過來,爺爺往下一蹲,同時一個掃堂腿,小伙子又跌倒了。觀看的學員們捧腹大笑.考了3天,及格者不到十分之一。
爺爺嚴肅地說:“兵者,詭道也,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變化無窮。一些同志自以為了不起,不求認真學習。有些同志,連漢陽步槍基本構(gòu)造和性能都不知道,僅僅只知道放槍,還驕傲。如果只滿足現(xiàn)狀,我們的革命不會成功。”
經(jīng)過這次考試,學員們知道了爺爺?shù)膮柡?,再也不敢胡來了。大家勤奮學習,苦練殺敵本領。學校教學也逐漸走上正軌,連著培訓了幾批人才充實到基層,很多戰(zhàn)士都以到東固紅軍學校受過訓為榮。
1929年8月的一天,賀怡騎著快馬急急忙忙趕到東固紅軍學校,當時爺爺與劉士奇(賀怡的愛人)正在商量工作。賀怡跳下馬,急促地說道:“楊云清率領第三縱隊叛逃了!”邊說邊掏出李文林(特委書記)的手書:“紅二紅四團在閩贛邊界打游擊,遠水救不了近火,要求東固學校全體學員火速前去追趕,如果他們不返回,就地消滅!”爺爺說:“如果帶學員去追趕,很容易出現(xiàn)火拼局面,后果無法預料,那些受蒙蔽和被脅迫的戰(zhàn)士也就無可挽救了。”劉士奇用期待的目光看著爺爺:“有何辦法?”“我單獨騎馬去把這支隊伍追回來,這支部隊有不少基層干部在東固學校受過訓。”說完,爺爺從賀怡手中接過馬鞭,縱身上馬飛奔而去。
追到一座山上,終于看見了前面的隊伍人影,爺爺一邊追一邊喊話:“同志們,我是劉鐵超,奉特委命令,來接你們回去,不要往前走了!”隊伍停止了前進。爺爺勒馬跳下:“現(xiàn)在你們要么把我打死去投敵叛變,要么跟我回去,繼續(xù)干革命。”人群里有人舉槍朝爺爺瞄準,但槍響后,爺爺沒有倒下,倒下的是楊云清。關(guān)鍵時刻,受過培訓被脅迫的一個士兵醒悟過來,打死了楊云清。爺爺沒費一彈拉回了這支隊伍,經(jīng)過整訓和教育,這支隊伍被改編為江西紅軍獨立第三團,劉鐵超任團長,陳伯鈞(1955年授上將)任參謀長。1930年1月,紅二、紅四、紅五、紅獨立三團4個團合組為紅六軍(后改為紅三軍),黃公略任軍長,政委陳毅,爺爺任參謀長。
1931年6月,朱德、毛澤東派爺爺去紅三十五軍任軍長。這年冬天,紅三十五軍與紅獨立二師合并,組成了紅獨立三師。爺爺改任師長,李井泉改任師政委。紅獨立三師擔負清除紅區(qū)范圍內(nèi)敵“土圍子”任務,先后清除了瑞金沙坪、寧都賴村、于都葛坳等多處頑敵盤踞的“土圍子”。1932年春節(jié)后(2月末),爺爺馬未卸鞍,又帶兵攻打于都楊梅頭“土圍子”頑敵。此圍子十分堅固,還有獨特的防御能力,遠打打不著,近打又不能靠近,四周是農(nóng)田。圍子里有500多靖衛(wèi)團,還有國民黨正規(guī)軍。爺爺憂心如焚。一天大雨,爺爺突然想起兵書戰(zhàn)法中的水淹。這個“土圍子”臨近小江邊,地勢低洼,何不用截江堵水淹垮之謀略?爺爺十分興奮,很快行動起來。第二天,全師動員,一部分監(jiān)視“土圍子”防敵人逃跑,另一部分在“土圍子”下游200多米窄處,用石頭、樹木、泥土截江筑坎。水勢兇猛,越積越深,新筑的堤壩承受不住,被沖垮了。當?shù)攸h員謝文柳建議爺爺請來賴村能工巧匠古水保想辦法。古水保帶來幾個徒弟連夜趕制出了很多竹簍,并在大竹簍里裝上石頭,隨后用大樹做木樁,又找來許多門板和用裝上了石頭的竹簍堵口,才把水堵住,再在堤壩上填土。半天后,楊梅頭汪洋一片,洪水直沖“土圍子”。
一天一夜后,水淹沒了“土圍子”,敵人一片慌亂,紛紛爬上屋頂,也有房屋土墻被水浸倒了,房垮了,敵人掉下來,里面鬼哭狼嚎。紅獨三師戰(zhàn)士只管劃著木筏去擒敵。“師長,房頂上還有一個老太婆!”爺爺身邊一個戰(zhàn)士大喊。只見老太婆衣服一掀,突然露出黑洞洞的槍口,一聲槍響,罪惡的子彈朝爺爺飛來……一陣亂槍,老太婆從屋頂上滾落。哪是什么老太婆?此人是國民黨特派員徐秀成。
爺爺犧牲后,政委李井泉率領全師將士向他脫帽行軍禮,將他安葬在楊梅頭山上一個無名處。戰(zhàn)士們失聲痛哭,警衛(wèi)員從他身上翻出一首小詩,政委李井泉流著眼淚讀著:
自古英雄多宏志,
血性男兒應圖強。
封侯拜相非吾愿,
革命成功便還鄉(xiāng)。
幾番夢見井上月,
君牽兒女村前望。
人間恩愛難相聚,
緣為窮人求解放。
在場的人無不掩面而泣,一代著名紅軍將領就這樣靜靜地躺在贛西南山上了,終年33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