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優(yōu)化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方式
為增強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針對性、實效性,近年來中央黨校進一步加強了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的探索。
全面引入研討式教學新方式。平均每4至5堂課中就設置一堂研討式教學課,教師在系統(tǒng)梳理有關理論的基礎上帶領學員圍繞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全面推行“2+0.5”教學模式。所有主體班次講授式教學實行2小時(即“2”)講授、半小時(即“0.5”)互動,在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員積極提問并認真回應。
2016年春季學期,“學員‘兩帶來’問題解答”首次作為正式教學環(huán)節(jié)列入教學計劃并順利實施。大家普遍反映,這是一種具有“多、活、好”等優(yōu)點的教學方式。
所謂“多”,就是解答的問題多。7個進修類班次共回答了86個問題,涵蓋經濟、法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和黨建等諸多方面。
所謂“活”,就是解答形式靈活。有的教學組采取一對一解答形式,先由每位老師逐一解答,最后留出時間集中討論;有的則采取一對多解答形式,由一位老師主講,其他老師補充說明,邊解答,邊互動。
所謂“好”,就是大家反映效果好。學員普遍認為,開展“兩帶來”問題解答是黨校教學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式新、效率高、針對性強。有的學員指出,他們帶來的許多問題都是在具體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老師們的解答講授給了他們“漁”。
進一步開展體驗式教學和案例教學。赴浦東、井岡山、延安三所干部學院,山東臨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基地”,河南紅旗渠、焦裕祿干部學院,體驗黨性感受黨性增強黨性。以全校招標方式開發(fā)新案例,給學員作違法違紀大案要案分析。
地方黨校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方式也在創(chuàng)新優(yōu)化。
近年來,江蘇省委黨校一直倡導教師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性開展教學。目前,在江蘇省委黨校課堂,案例式教學實現了主體班全覆蓋,互動式教學是每堂課的硬要求,電視問政情景模擬、媒體溝通現場體驗以及行動學習法的推行、“微講堂”的開設、“微電影”的開發(fā),提升了教學針對性、實效性,增強了吸引力、感染力。
2016年4月27日,山東省委黨校東校區(qū)教學南樓1103室,第26期中青班學員正圍繞“五大發(fā)展理念”展開熱烈的討論。這堂課的老師沒有采用教師講授學員聽的傳統(tǒng)授課方式,而是采用了圓桌互動式教學。這是山東省委黨校教學改革探索的一個生動側影。
成都市委黨校率先試水“實訓教學”,投入400多萬元,先后建成“危機管理”、“影像案例”、“心理調適”、黨史黨建等10個實訓室,配套建成了案例開發(fā)室,相繼開發(fā)了相關的30余門專題教學課程,形成了全國第一套相對完整的干部教育實訓課程體系。加強學科建設和教材建設
為了加強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主業(yè)主課,學科建設、教材建設也積極跟進。
近幾年,中央黨校學科建設重點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等“馬”字號和“黨”字號學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入腦入心提供學科支撐。
從2015年春季學期開始,中央黨校集中全校精干力量,先后組織編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學大綱》《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研究》《習近平關于領導干部加強黨性修養(yǎng)重要論述概論》《近年來高中級干部違法違紀典型案例》等,為搞好主業(yè)主課提供高水平教材。
在學科建設、教材建設上,地方黨校也不甘落后。
近幾年,北京市委黨校加強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的工作,匯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力量;根據干部培訓的實際需要,進行學科資源整合,初步形成了領導科學學科發(fā)展的規(guī)劃與目標,領導學版塊的教學,特別是心理測評與實訓課程建設取得了新進展。
2013年,福建省委黨校組織編寫出版了8本以“領導能力提升”為主題的培訓案例系列教材。2014年,決定編寫一批適合全省黨校使用的教材,目前已組織編寫出版了14本“黨政干部培訓系列教材”、10本研究生教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