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將相不和的后果
潼關(guān)失守:一是貪功害賢,顏杲卿抓了何千年與高邈,押送進京要經(jīng)過河?xùn)|,河?xùn)|是王承業(yè)在負(fù)責(zé),有人提出要去押送,這是張通幽。安祿山宰相中有張通儒,被裹挾著謀反。他堅持要當(dāng)面向皇帝洗清兄弟的罪名,顏杲卿哪想到這些呢,覺得有理,就同意張通幽與兒子一起押送俘虜進京。到王承業(yè)處,與王承業(yè)交流,跟王承業(yè)說,把顏杲卿兒子留下來,寫表文說你是如何艱難地打下來。報功。同時再把顏杲卿告一通。結(jié)果俘虜變成了他的了。捷報來了,玄宗高興,封王承業(yè)為羽林大將軍。報上來的通通升官。顏杲卿的戰(zhàn)功被王承業(yè)吞了。他就希望顏杲卿早死,他就要出賣顏杲卿。安祿山早早勾結(jié)顏杲卿。顏杲卿表面答應(yīng),內(nèi)心哪能接受?安祿山的部隊回來鎮(zhèn)壓,顏杲卿拼死作戰(zhàn),八天后被拿下。史思明屠城,河北局面被斷送。顏杲卿還在等王承業(yè)圍殲,等來的是城被攻克。最后顏杲卿的城被攻破,被抓,押送到洛陽。安祿山親自審間他,你當(dāng)年只是范陽的小小副曹,是我提拔你上來的,你憑什么反叛我?為私,在理。但是如果為公呢?顏杲卿當(dāng)官是為百姓,就說,沒錯,但我是唐的官,我吃的是百姓的稅,怎么跟你呢?你當(dāng)了三道節(jié)度使,你憑什么反皇上?安祿山大怒,把二人拖到橋上一刀刀地剮死。顏家三十幾口人被殺。更殘忍的不是安祿山,而是政治的腐敗。二是公報私仇。哥舒翰與安思順不和。安思順在安祿山造反時,要洗清自己,就舉報,沒被處罰。哥舒翰與安思順不和,哥舒翰派人帶著冒充安祿山寫給安思順的信,再加上哥舒翰的上表,讓皇上殺安思順,皇上同意了,這樣一員名將因為公報私仇被殺了。安思順與楊國忠關(guān)系好,楊國忠聽說,趕快來救,可是他救不了。哥舒翰手中有大兵,皇帝要靠他,只得斬了安思順,楊國忠警覺,哥舒翰手中權(quán)力太大了?,F(xiàn)在不同了,大權(quán)在握,楊國忠由恐懼產(chǎn)生了仇恨。如果哥舒翰來反對他,怎么辦?皇帝都得順著他。楊國忠就想怎么排擠他。
將相內(nèi)斗,危及國運:這場內(nèi)斗,分兩階段,一是楊國忠跟皇帝說,我們要居安思危,“請選監(jiān)牧小兒三千人,訓(xùn)練于苑中”。萬一潼關(guān)失利,得第二道防線。潼關(guān)到長安無險可守,三千新兵,什么用?其實不過是為內(nèi)斗加張牌。楊國忠從四川調(diào)兩個心腹來訓(xùn)練。在哥舒翰背后設(shè)下第二道防線,由杜乾運來負(fù)責(zé)。哥舒翰的感覺只能是如芒在背。哥舒翰就上奏表,要統(tǒng)一指揮,如果步調(diào)不一,沒法打。他想說的不過是杜乾運必須由我來指揮。玄宗一看,有道理,又同意了。哥舒翰下令到潼關(guān),杜乾運一到就被殺了。殺了杜乾運,間題卻沒解決,將相不和。要除掉楊國忠,將相難和。楊國忠的壞事,羅列起來也不算太多,許多是玄宗的不對。只是算到了他的頭上。哥舒翰的手下王思禮獻計,要求上表殺掉楊國忠以謝天下。這是清君側(cè)。但這是不可能的。哥舒翰不吭聲。王思禮再獻計,劫持楊國忠,哥舒翰說,這不行,這是我反了。大家都想殺楊國忠,但是商量的話傳到了楊國忠耳中,他就想更快除掉哥舒翰,還是借刀殺人。唯有用安祿山。只能不讓他守在潼關(guān),只能讓他與安祿山拼命,兩敗俱傷才行。第二階段就是逼哥舒翰出戰(zhàn)。這得有理由,楊國忠的理由充分。他告訴玄宗,潼關(guān)有二十萬,安祿山不過四千,怎么不打呢?玄宗當(dāng)然希望勝利。他太需要了。郭子儀挺進時,他曾下令郭子儀停止向東,而會師洛陽,這是政治考慮。他當(dāng)然同意。就要求哥舒翰出戰(zhàn)。哥舒翰分析敵情,告訴玄宗,安祿山久經(jīng)戰(zhàn)陣,不會只布置四千老弱,出戰(zhàn),正是中了誘敵之計。再者,他們利在速戰(zhàn),我們就利在堅守。還有安祿山失去民心了,難以持久,等內(nèi)亂時,再趁機出擊,定會勝利。說得有道理。幾個方面都做了深刻分析。將軍要立于不敗之地,堅守半年,說明戰(zhàn)略是正確的。干什么在京城門口孤注一擲呢?這是以己之短擊人家之長。
郭子儀李光弼上表反對:聽說這個消息了,李光弼與郭子儀都急了,這二人是前線將軍。他們本位立場來說,出兵對他們有利,可是他們一起上表反對出兵。因為他們知道,唐的大局決定不能出兵。現(xiàn)在是深入敵后,直接進攻范陽,端了安祿山的老巢,準(zhǔn)備用安祿山的家屬來招降,一定會讓他垮掉。這才是破敵的根本之道。二人要去端老巢,可是上表后,沒有用。河北因為被出賣,就剩下饒陽在堅守。郭子儀與李光弼就要去救。安祿山也知道這兒的重要,史思明在這兒血戰(zhàn)二十多天,李光弼向河北挺進。常山郡響應(yīng)。安思義被俘虜,獻給了李光弼。李光弼間他你出條計策,我不殺你。安思義說,你最好的辦法是收攏進城,站穩(wěn)腳跟,騎兵難以長期作戰(zhàn),攻不下來,士氣就會松懈。昨天收到史思明的通報,他的大軍要來,估計明天早晨到了,你要趕快做準(zhǔn)備。李光弼覺得這個計策對,就為他松綁了。史思明部隊果然到了。二人都是悍將。三千弓弩手讓安祿山的騎兵發(fā)揮不了才能,被李光弼打垮,仗打得激烈。村民來報告,史思明有五千增援部隊趕到了,李光弼一看,不能讓這支生力軍投入戰(zhàn)場,派一支部隊撲向九門,這些軍隊還在做飯的時候,就發(fā)動襲擊,把五千援軍圍殲,這一仗讓李光弼站穩(wěn)了。郭子儀來增援了,二人會合。史思明也有兩路援軍,蔡希德向安祿山告急,安祿山給了二萬,史思明會合起五萬人卷土重來,雙方部隊基本相當(dāng)。但是郭子儀能打,不正面交鋒,來了就堅守,退了就反攻。白天在城頭布兵,晚上不停地騷擾,史思明的部隊被搞得疲憊不堪,郭子儀與李光弼合計,在嘉山大舉反擊,把史思明打得大敗。唐的主力部隊控制了河北。即將切斷范陽與洛陽的連接線。勝利的曝光在望。就在這時,楊國忠要逼哥舒翰出戰(zhàn)。玄宗還覺得真好。后面包抄,前面出擊,不是可以擊潰敵人嗎?
哥舒翰痛哭出戰(zhàn):玄宗的使者不止一個,是使者相望于道,催促出兵。哥舒翰再不愿意也不能不去。哥舒翰躺在擔(dān)架上,只能放聲痛哭。他知道這一去,完了。他知道潼關(guān)面前要讓他陷進去的是一個大陷阱。第二天開門,二十萬紀(jì)律松弛的唐軍走向敵人。對面的安祿山果然四千老弱。這四千人只能一路敗退下去,打起了哥舒翰的精神,追擊。唐軍追,敗軍退,整整走了三天。這時整個部隊拖進了山區(qū)??吹揭μ幱信衍娫隈v守。這兒如果沒有駐守,他可能會警覺,可是,整個大戰(zhàn)的形勢是崎嶇的山道,山上有叛軍,前是山,后是河。斷了退路。哥舒翰坐在船上督戰(zhàn)??吹缴缴系氖剀娨膊贿^是老弱。唐前是王思禮五萬,后是十萬,沖鋒,老弱全退下去。下面也是老弱。其實這一戰(zhàn)的指揮崔乾佑很有經(jīng)驗,他要將唐軍拖離潼關(guān)。唐軍松懈了。整山彌漫在煙火中,唐軍只能聽到聲音打。把所有的箭射完了,沖出煙幕后,發(fā)現(xiàn)是唐軍與唐軍打。這時,叛軍包圍了唐軍。唐軍晚上兵敗如山倒。哥舒翰往潼關(guān)撤。一夜狂奔。高仙芝退到潼關(guān)時,挖過深深的溝,成了唐軍后退的墳場。唐軍的尸體填平了溝壑。二十萬大軍慘死。崔乾佑再接著猛烈地進攻,光晚拿下了潼關(guān),潼關(guān)失守。長安門戶大開。哥舒翰想逃。部下卻不讓,部將將哥舒翰押到安祿山處,用主將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長安危在旦夕了。二十萬大軍一夜間化為烏有。唐敗在政治上。敗在窩里斗,長安一片空虛。長安即將陷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