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 :清談誤國(2)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艳妇乳肉豪妇荡乳,中日韩高清无专码区2021,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曰本极品少妇videossexhd

陳寅恪 :清談誤國(2)

摘要:王衍與王戎一樣,是主張名教與自然“將無同”的人物。劉注引《八王故事》等書說他“羞言名教”,“祖尚浮虛”,是說他主張自然為名教之本。王衍少壯登朝,至于白首,位居臺司,而存林下風流。“不以事物自嬰”,并由此博得四海美名。在他的影響下,自臺郎以降,也都“雅崇拱默,以遺事為高”。這就必然要誤國。王衍在臨死之前所說“吾等若不祖尚浮虛,不免于此”,表示他自己也覺察到了這個問題。

《三國志•魏志》二八《鐘會傳》略云:

“毌丘儉作亂,大將軍司馬景王東征,會從,典知密事,衛(wèi)將軍司馬文王為大軍后繼。景王薨于許昌,文王總統(tǒng)六軍,會謀謨帷幄。時中詔敕尚書傅嘏,以東南新定,權(quán)留衛(wèi)將軍屯許昌,為內(nèi)外之援,令嘏率諸軍還。會與嘏謀,使嘏表上,輒與衛(wèi)將軍俱發(fā),還到雒水南屯住。于是朝廷拜文王為大將軍,輔政。會遷黃門侍郎,封東武亭侯,邑三百戶。及(諸葛)誕反,車駕住項,文王至壽春,會復從行。壽春之破,會謀居多。親待日隆,時人謂之子房。以中郎在大將軍府管記室事,為腹心之任。”

據(jù)此又可知鐘會也是司馬氏的死黨。他的論“才性合”,與傅嘏論“才性同”一樣,服從于司馬氏一黨的需要。他們的分別只是德(體)才(用)的同一與合一之分。

李豐、王廣不同?!妒勒f新語••賢媛類》王公淵娶諸葛誕女條劉注引《魏氏春秋》云:

“王廣,字公淵,王凌子也。有風量才學,名重當世,與傅嘏等論才性同異,行于世。”

《三國志•魏志》二八《王凌傳》云:

“(凌子)廣有志尚學行。(凌敗并死),死時年四十余。”

王凌為淮南三叛之一,司馬懿東征王凌,王廣與父俱死,其為曹氏之黨,自不待言。他所論“才性離”,與曹操三令的主旨正同。

《三國志•魏書》九《夏侯玄傳》略云:

“中書令李豐雖宿為大將軍司馬景王(師)所親待,然私心在(夏侯)玄。遂結(jié)皇后父光祿大夫張輯,謀欲以玄輔政。嘉平六年二月當拜貴人,豐等欲因御臨軒,諸門有陛兵,誅大將軍。大將軍微聞其謀,請豐相見。豐不知而往,即殺之。”

據(jù)此又可知李豐也是曹氏之黨,后為司馬師所殺。其論“才性異”,與曹操三令主旨亦同。只不過“才性離”是相對于鐘會的“才性合”而言,“才性異”,則是相對于傅嘏的“才行同”而言。

再說“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先有“七賢”而后有“竹林”。“七賢”所取為《論語》“作者七人”的事數(shù),意義與東漢末年“三君”、“八俊”等名稱相同,即為標榜之義。西晉末年,僧徒比附內(nèi)典、外書的“格義”風氣盛行,東晉之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賢”之上,成為“竹林七賢”。東晉中葉以后,江左名士孫盛、袁宏、戴逵等遂著之于書(《魏氏春秋》、《竹林名士傳》、《竹林七賢論》)。東晉有“兗州八伯,蓋擬古之八俊”(《晉書》四九《羊曼傳》)。兗州為地名,“竹林”則非地名,亦非真有什么“竹林”。

《世說新語•傷逝類》“王濬沖為尚書令”條云:

“王濬沖(王戎)為尚書令,著公服,乘軺車經(jīng)黃公酒壚下過,顧謂后車客:‘吾昔與嵇叔夜(嵇康)、阮嗣宗(阮籍)共酣飲于此壚,竹林之游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劉注引《竹林七賢論》曰:

“俗傳若此,潁川庾爰之嘗以問其伯文康,文康云:‘中朝所不聞,江左忽有此論,皆好事者為之也。’”

據(jù)此可知王戎與嵇康、阮籍飲于黃公酒壚,共做“竹林之游”,都是東晉好事者捏造出來的。“竹林”并無其處。

《世說新語•文學類》“袁彥伯作《名士傳》成”條又云:

“袁彥伯(袁宏)作《名士傳》成,(劉注:宏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輔嗣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劉伯倫、阮仲容、王濬沖為竹林名士,裴叔則、樂彥輔、王夷甫、庾子嵩、王安期、阮千里、衛(wèi)叔寶、謝幼輿為中朝名士。)見謝公(謝安),公笑曰:‘我嘗與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獪爾,彥伯遂以著書。”

據(jù)此又可知所謂正始、竹林、中朝名士,即袁宏著之于書的,是從謝安處聽來的。而謝安自己卻說他與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獪”,初不料袁宏著之于書。

河北民間以“竹林七賢”之說,附會地方名勝。如《水經(jīng)注》九《清水篇》清水出河內(nèi)修武縣之北黑山句下注云:

“又逕七賢祠東,左右筠篁列植,冬夏不變貞萋。魏步兵校尉陳留阮籍,中散大夫譙國嵇康,晉司徒河內(nèi)山濤,司徒瑯邪王戎,黃門郎河內(nèi)向秀,建威參軍沛國劉伶,始平太守阮咸等同居山陽,結(jié)自得之游,時人號之為‘竹林七賢’,向子期所謂山陽舊居也。后人立廟于此。”

又云:

“郭緣生《述征記》所云白鹿山東南二十五里,有嵇公故居,以居時有遺竹焉,蓋謂此也。”

所謂山陽故居筠篁列植,嵇康故居有遺竹,都是因為不明白“竹林七賢”名稱的由來,所作的附會。

“竹林七賢”以嵇康、阮籍、山濤為領袖,向秀、劉伶次之,王戎、阮咸為附屬。王戎從弟衍本不預七賢之數(shù),但也是氣類相同的人物,可以合并討論。

《晉書》四九《阮籍傳》附《瞻傳》云:

“見司徒王戎,戎問曰:‘圣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世人謂之‘三語掾。’”

《世說新語•文學類》亦載此事,但作王衍與阮修問對之詞。其實問者之為王戎或王衍,答者之為阮瞻或阮修,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老莊自然與周孔名教相同之說一點。“三語掾”之三語中,“將無”二語是助詞,三語實僅“同”一語。老莊自然與周孔名教相同之說為當時清談主旨之所在,故王戎舉之以問阮瞻。阮瞻的回答與王戎之意符合,故深得王戎的賞識。

關于周孔名教,據(jù)《老子》云:

“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

又云:

“始制有名。”

責任編輯:潘攀校對:葉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選專題

領航新時代

精選文章

精選視頻

精選圖片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宣講家”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
宣講家微信公眾平臺
您也可以通過點擊圖標來訪問官方微博或下載手機客戶端:
微博
微博
客戶端
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