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文化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講話中提出來的重大論斷。劉云山校長在中央黨校秋季開學典禮講話中系統(tǒng)論述了這一論斷,強調領導干部應當堅定文化自信、強化文化擔當,推動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這是很有現(xiàn)實針對性的。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在世界諸大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綿延至今而未曾中斷的。這不能不令每一位中華兒女深感自豪。早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我們的先人便系統(tǒng)提出和形成了“崇德貴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親”的倫理文化、“文質彬彬”的禮樂文化、“天民合一”的存在信仰、“遠神近人”的人本取向等等,這些構成了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滲透和體現(xiàn)在每一個時代的體制制度和社會生活之中,成為我們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中國共產黨人是植根中國大地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這一誕生在西方的科學理論一經傳入中國,就推動著中華文明的深刻變革,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毅然擔負起中華文化返本開新的歷史使命,在近百年上下求索中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不同時期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zhàn)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qū)精神等等,鍛造了一座座偉大的精神豐碑,古老的中華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綻放出奇異的光彩。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是我們賴以建立文化自信的根本,需要黨員領導干部倍加珍惜、自覺踐行、大力弘揚。毋庸諱言,并不是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能如此做到的。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文化不自信的現(xiàn)象由來已久,從鴉片戰(zhàn)爭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叩開中國大門時就漸漸滋生出來了。曾幾何時,“全盤西化”成為時髦,有人說“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上不如人,機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會、道德上都不如人”。甚至曾經連要不要漢字、說不說漢語都成為問題。改革開放之后,國門再開,人們有了比較,又出現(xiàn)諸如“外國月亮比中國圓”“黃色文明不如藍色文明”之類的論調,積久造成一種“國民經濟越來越強,文化自信卻越來越弱”的怪象。這種文化自卑,社會上有,濡染于社會之中的領導干部自然也不能免。
還有一種聲音,說當今中國社會出現(xiàn)的失范失序現(xiàn)象,歸根究底是因為中國沒有宗教,沒有信仰。這成了中國文化不如西方文化的“鐵證”。但事實上,歷史就是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宗教。我們沒有圣經而有古典,沒有神殿而有宗廟,沒有神的教諭而有歷史的教訓,沒有永遭懲罰的地獄而有遺臭萬年的歷史恥辱柱,沒有進入天堂的永恒至福而有寫入青史的千古留名??鬃幽蔷?ldquo;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的錚錚誓言,不就是今生中國人的來世追求嗎?
當然,我們不是說中華文化事事都好,已經到了不用學習別人、可以故步自封的地步。中華文化從來沒有這么自大和狹隘。實際上,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數(shù)千載而不絕,根本的就在于它胸懷博大、開放包容,就在于它因時而變、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正代表著我們的時代精神。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生態(tài)文明、和諧社會,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這樣的實踐進程,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我們有著高度的文化自省和文化自覺,既反對傳統(tǒng)文化優(yōu)越論,也反對全盤西化論,主張兼取中西文化之長,融合貫通而創(chuàng)造新的中國文化。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黨員領導干部是黨的執(zhí)政骨干,是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在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中是關鍵少數(shù)。中華文化的發(fā)展繁榮,很大程度上有賴于領導干部是否能夠堅定文化自信,是否有文化自強的責任擔當。只要我們牢牢站在中國大地上,把握住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把握住時代精神、民族精神與核心價值,把握住當今世界文化的交鋒、交流與交融,就一定能夠建立起深沉而堅定的文化自信,就一定能夠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中推動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就一定能夠在文化發(fā)展繁榮中迎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