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廣東省法制辦公布《廣東省旅游條例(修訂送審稿)》并向社會征求意見。修訂送審稿中,用了較多篇幅對旅游中屢禁不止的變相強迫購物行為予以規(guī)范,以不合理的低價或零負團費組織旅游活動,誘騙旅游者,并通過安排購物或另行付費旅游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的,旅行社和導游都將面臨嚴懲。(8月13日《南方日報》)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價組織旅游活動,誘騙旅游者,并通過安排購物或者另行付費旅游項目獲取回扣等不正當利益。事實上,類似的規(guī)定2013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旅游法》中已有。之所以媒體和公眾對《廣東省旅游條例(修訂送審稿)》關注度高,原因在于強迫購物等旅游亂象,并未因《旅游法》的實施而根本改觀。
如果《旅游法》尚且對此無能為力,廣東省的旅游條例又能否起到遏制效果,顯然是要打問號的。從媒體報道看,近些年被曝光的旅游亂象很多,僅是云南一地,就又是旅游執(zhí)法人員咆哮著讓前來投訴的游客“滾蛋”“永遠不要來香格里拉”,又是女導游大罵游客“道德、良心在哪里”。讓人忍不住要問,強制消費、強迫購物為何如此難治?
先是以低價甚至零團費“誘騙”旅游者,繼而通過強迫購物獲取回扣提成,這樣的運營模式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旅游社和導游的欺騙性行為,但另一方面也要承認有其背后的市場邏輯。很多人明知是購物團,仍因為團費便宜而選擇加入;對旅行社和導游來說,通過服務獲得的收入很少甚至沒有,大部分收入只都靠提成,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不合理”難界定是打擊“不合理的低價”的問題所在,關鍵是,這筆買賣之所以能夠達成,說明交易雙方認同其合理性。當旅行社打出的價格脫離成本,意味著會有很多購物環(huán)節(jié)和自費環(huán)節(jié),這也許不是不可以;關鍵是要做到事前明示,讓消費者在知情的前提下選擇,而不是事后強迫。
要終結旅游亂象,導游自由執(zhí)業(yè)“禁令”的開放,也許值得期待。倘若相關條款通過,意味著導游自由執(zhí)業(yè)將正式獲得合法性,同時意味著共享經濟的模式將真正進入旅游市場。這對終結強迫購物之類旅游亂象,應該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力量。因為自由執(zhí)業(yè)的導游,其收入是明碼標價的,他們提供的服務將有基本的收入保障,如果仍舊強迫游客消費拿提成,那就不會再有游客雇傭他,透明公開的評價反饋機制,將規(guī)范導游的執(zhí)業(yè)行為,使隊伍中的害群之馬無以立足。
這些年,在傳統(tǒng)的跟團旅游模式之外,各種自駕游服務以及自由行服務也在蓬勃發(fā)展之中,說明旅游市場的亂象,已經成為變革者的商機,導游自由執(zhí)業(yè),必然會加速這樣的市場“自凈”進程。法規(guī)的力量結合市場的力量,終將使旅游市場更加健康更有秩序。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