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府與市場互補治理能力,調整好政府與市場關系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階段,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更好地發(fā)揮政府的作用,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核心是要合理地界定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適宜邊界,而這其中的關鍵又在于厘清政府行為的邊界。應明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并不意味各級政府直接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應始終堅持“三不”的原則,即:一不干預微觀經濟活動,二不包辦企業(yè)決策,三不代替企業(yè)招商引資,從而逐步擺脫商務性經營職能,不再成為直接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讓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上發(fā)揮更多的主導作用。同時,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jié)職能和市場監(jiān)管職能,特別是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缺位”情況,強化和健全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盡快改變公共品供給不足狀況,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需要指出的是,在政府主導型經濟發(fā)展模式所引發(fā)的政府行為微觀化、企業(yè)化、趨利化的背景下,尤其應防止“壞的市場經濟”的出現,也就是政府強勢介入過程中所產生的權力與資本合謀、權力與利益交換的權力市場化傾向。世界上一些國家(如一些拉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因一個無處不在、極為強勢的趨利性政府而帶來的危害就是前車之鑒。這些由權力控制和主導的市場經濟國家紛紛落入發(fā)展的陷阱,無法順利實現現代化的教訓值得我們深刻汲取。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把握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從治理主體角度講,有效的治理,突出強調社會公共事務的多方合作治理。過去我們的社會管理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管理主體的政府一家獨攬,市場、社會、民眾的力量比較薄弱,甚至缺席,這導致了社會治理的過度行政化,造成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通過改革,從政府與市場關系而言就是要回歸市場本位,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從政府與社會關系而言就是要回歸人民本位,讓人民群眾以主體身份參與到社會治理中去,實現自我治理,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點。
二是從權力運行角度講,有效的政府治理,必須合理定位政府職能。原來政府承擔了其他主體的許多職能,現在要通過簡政放權,放權于市場、放權于企業(yè)、放權于社會,明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權力的邊界范圍。在此基礎上,順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形勢和要求,推動政府職能向創(chuàng)造良好發(fā)展環(huán)境、提供優(yōu)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三是從組織結構角度講,有效的治理,必須以科學合理的政府組織結構為基礎。重點是要優(yōu)化政府職能配置、機構設置、工作流程,完善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xié)調的行政運行機制,用機制再造流程、簡事減費、加強監(jiān)督、提高效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