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吏部詮選無故遭淘汰
在唐代,考中進士只不過是取得了入仕的資格。要想得到朝廷的正式委任,還須應試吏部詮選。吏部試中最有名的是博學鴻詞科,那么博學鴻詞是什么呢?
與禮部進士試相比,吏部的博學鴻詞科更加重視人際關系。倘無顯貴權要的推薦,要想取得考試成功,簡直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因此,韓愈在考 前給某顯貴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提攜。信寫得極為巧妙,以物為喻,干仕求祿,只字未提。信中說:在天池、大江之濱,有一種非同一般的水族怪物。如果有足夠 的水,它能飛到九霄云外;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它只能運行個七八尺遠。這個怪物所處的地方即將干涸,它自己卻沒有辦法跳到天池、大江之中。這時,有位大力士 一旁經(jīng)過。如果可憐它,動動手往天池、大江中掀它一下,它的命運一下子就改變了;如果懶得動手,它就只能干死了。
這封“筆臻渾化”“泯盡鋪張排比之跡”的信,很可能打動了那位顯貴。這次,韓愈應吏部試入選了。貞元九年(公元793年),博學鴻詞科的試題為《太清宮觀紫極舞賦》和《顏子不貳過論》。韓愈寫的賦已經(jīng)散佚,論存于文集中。
在《顏子不貳過論》中,韓愈首先破題,闡釋論題的含義,然后予以設問:登孔氏之門者眾矣,三千之徒,四科之目,孰非由圣人之道,為君子之儒者 乎?其于過行過言,亦云鮮矣,而夫子舉不貳過,惟顏氏之子,其何故哉?意思是:孔子三千弟子中,“過行過言”者很少,尤其是四科十哲,個個都是君子之儒, 孔子為什么只標舉顏回的“不貳過”呢?
韓愈認為,顏回的思想活動難免有過,但他能夠“止之于始萌,絕之于未形,不貳之于言行也”。這就把孔子的“不貳過”提到了形而上的高度,超出了眾人的認知水平。
這次主吏部試的考功崔元翰,崇尚古文,“時年七十余,好學不倦”。他對韓愈的文章大為稱賞,于是將韓愈等人的名字報給中書??勺罱K不知為什么,其他人都被選中了,唯獨韓愈遭淘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