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考進士終進“龍虎榜”
穩(wěn)定下來的韓愈開始準備應(yīng)考禮部進士試。他先向一些考中進士的人請教應(yīng)試方法。有的拿出禮部考過的賦、詩、策等考試題,韓愈一看,“以為可無學而能”,覺得自己根本不用學就可以答得挺好??墒?,事實遠比想象的殘酷得多。此后的三次科考,韓愈都是名落孫山。
但是,韓愈并不氣餒。他認為自己的文章合于古人之道,而當下考試刻意追求形式的四六駢文,毫無價值。落榜不是因為自己的文章不好,而是“有司者好惡出于其心”,自己沒有遇到真正的伯樂。
他在《為人求薦書》中寫道:某聞木在山,馬在肆,過之而不顧者,雖日累千萬人,未為不材與下乘也。及至匠石過之而不睨,伯樂遇之而不顧,然后知 其非棟梁之材,超逸之足也。意思是:一株優(yōu)質(zhì)的樹木長在山上,一匹騏驥駿馬呆在賣牲口的集市上,過路的行人看都不看一眼。這樣的路人即使每天有成千上萬, 也不能證明這株樹是不成材的樹,這匹馬是下等的劣馬。如果有匠石那樣高明的巧匠從這株樹旁經(jīng)過卻不看一眼,有伯樂那樣高明的相馬者從這匹馬跟前經(jīng)過卻不回 頭看,才能說明這株樹不是棟梁之材,這匹馬不是超逸絕倫的駿馬。
貞元八年(公元792年),韓愈第四次應(yīng)禮部進士試,這次他終于遇到了匠石和伯樂。愛才識才的兵部侍郎陸贄權(quán)知貢舉,中書省右補闕梁肅、禮部郎 中王礎(chǔ)通榜,并協(xié)助閱卷。梁肅是古文運動的先驅(qū),他通榜的歐陽詹、韓愈、李觀、李絳、崔群、王涯、馮宿、庾承宣等八人,全部錄取,時稱“龍虎榜”。這次共 錄取進士23名,韓愈名列第十四。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