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夢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中,追夢
12年前,張彥從學校畢業(yè)之后就進入了上海港,成為一名生產一線的橋吊司機。12年的時間里,他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和努力,從一名普通的學徒成長為上港集團首席橋吊高級技師。
張彥在介紹自己的工作時,常把橋吊比喻成游戲廳的抓娃娃機器。“我們的工作過程跟那個蠻像,同樣是通過專業(yè)設備,把集裝箱從一個地方抓到另一個地方。不同的是,我們的設備比抓娃娃機器大了好幾十倍,它的價值和那些集裝箱的價值每一個都不是那些娃娃機可以比擬的。比如,一個集裝箱的空箱就價值3萬元。”
張彥向橋吊司機介紹先進操作法
張彥說,職業(yè)道路上能走多快多遠,關鍵還是看自身能夠有多少付出,以及對自己的目標有多少堅持。
張彥是一名海港職工子弟,他的父親是一位海港工人。所以從小張彥就對海港工作的環(huán)境以及工作內容都有很好的憧憬。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海港工人,是他追求的夢想。
2004年,張彥從學校畢業(yè)來到上海港工作。盡管從小在這附近長大,但當他第一次以職工的身份來到港區(qū)生產現(xiàn)場的時候,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從站在龐大的橋吊下向上望的那一刻,張彥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一定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橋吊司機,征服這個龐然大物。
然而,夢想和現(xiàn)實總是有些差距的。剛剛進港的時候,張彥是同期學徒中學習進度最慢、第一次考核成績最差的一個。當時的師傅甚至勸張彥換一種工作。但是,張彥不服輸。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張彥哪怕知道今天不可能有任何機會操作設備,他也會12個小時坐在師傅身旁看操作,邊看邊模擬。當師傅休息時,張彥就去其他的優(yōu)秀操作人員身邊觀摩取經(jīng)。
每天下班回家后,張彥都會認真總結當天的體會,并對重點部分進行記錄,在下一次的操練時加以驗證。這樣的習慣他到今天都保留著。就這樣,學徒階段結束,張彥即將成為一名正式的橋吊司機時,他的考核成績成了同期學員里最優(yōu)秀的一個。
“橋吊司機的工作很枯燥,駕駛室就像籠子,但看到進進出出的萬噸巨輪,有時還能看到海鷗飛翔,就很快樂。” 他這樣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