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軍興軍實踐中,習主席以深切歷史憂患、強烈使命擔當、高度現(xiàn)實清醒,向軍隊黨員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提出一系列語重心長的“警醒之問”,從信仰信念、事業(yè)追求、作風紀律、使命擔當等方面,立起了檢視黨員干部內在品質的標尺度衡,振聾發(fā)聵、發(fā)人深省。在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黨員干部應當緊密結合思想工作實際,加強黨性修養(yǎng),提高能力素質,以實際行動拉直這些“警醒之問”的問號,為實現(xiàn)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作出貢獻。
“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黨的絕對領導?”
牢記“信仰之問”,鍛造信念如磐、絕對忠誠品質
習主席的這一“警醒之問”,是深入考察歷史經驗教訓的憂患之問,也是堅持政治建軍方略的核心之問,更是對黨員干部忠誠度的信仰之問。
信仰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是黨員領導干部的靈魂生命。信仰信念堅定,骨頭就硬,面對各種考驗就能堅如磐石。到渣滓洞看看,鐵烙鋼鞭、老虎凳血跡斑斑,只要簽個字說明退黨,就有生路;如果不簽字,就要上刑場。面對生與死的抉擇,先驅們意志“像金子一般亮,像金子一般堅”,用鮮血和生命熔鑄了信仰的豐碑。沒有信仰就沒有忠誠。蘇共在有20萬黨員時奪取政權,而在有近2000萬黨員時卻亡黨亡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曾幾何時,一些人甚至個別高級領導干部,不信馬列信鬼神、不信人民信風水,臺上講黨章、臺下供佛堂,這樣的黨員怎么能靠得???大量事實表明,共產黨人的忠誠,是用信仰信念鑄就的,沒有信仰信念,不僅是“假忠誠”“偽忠誠”,而且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郭伯雄、徐才厚等人就是信仰坍塌,把自己送上了可恥的不歸路。共產黨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用鐵的信仰信念鍛造忠誠如鐵的品質,對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特別是中高級領導干部來說,最根本的是要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真學、深學、老老實實學,做到虔誠而執(zhí)著、執(zhí)信而深厚;最基本的是用黨章黨紀黨規(guī)來約束自己,自覺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帶頭遵規(guī)守矩,堅決做到黨叫干啥就干啥,黨不讓干的絕對不干;最緊要的是敢于同有損黨的形象和黨的事業(yè)的各種錯誤言行作斗爭。當前,面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嚴峻復雜的形勢,面對深化改革中遇到的各種噪音雜音,能不能旗幟鮮明作斗爭,這是黨性是否純正的現(xiàn)實檢驗,也是忠誠與否的現(xiàn)實檢驗。平時敢于在各種錯誤言行面前亮劍發(fā)聲,關鍵時刻才能挺直腰桿、挺身而出,大風大浪面前才能穩(wěn)得住、靠得住,確保任何時候都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
“各級指揮員戰(zhàn)斗精神怎么樣?少數同志主要心思沒有放到準備打仗上,如果這些人帶兵打仗、指揮打仗,能讓人托底嗎?”
牢記“能力之問”,錘煉橫刀制敵、決戰(zhàn)決勝本領
軍人生來為打仗,能打仗、打勝仗是軍人的立身之本、看家本領。不思備戰(zhàn)打仗的干部,是不稱職的干部;不能打勝仗的部隊,是“豆腐渣”部隊。習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關注最多的是“強軍興軍”、“能打勝仗”,“能力之問”敲響的是忘戰(zhàn)必危、怠戰(zhàn)必敗的警鐘。
兵者,國之大事;將者,國之輔也??v覽國運強與衰,兵弱將無能乃國之大辱。把近代中國拖入半殖民地深淵的甲午海戰(zhàn)前,“蕞爾小國,不堪一擊”之聲不絕于耳。但戰(zhàn)爭打響后,大連灣守將趙懷業(yè)、旅順守將龔照嶼等貪生怕死,倉皇逃竄;濟遠艦在危急關頭不戰(zhàn)而退、率先掛起白旗。大清王朝就是在這樣一種亂象之下,遭遇了一場滅頂之災。歷史的教訓多么深刻沉痛。我軍各級領導干部的第一身份是指揮員,勝戰(zhàn)能力不僅是一種素質,更是一種黨性;聞戰(zhàn)則喜、戰(zhàn)之必勝,不怕犧牲、勇于戰(zhàn)斗,精通謀略、善于指揮,是作為一級指揮員最核心的品質。“黨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不僅需要決心,更需要能力。對照習主席的“能力之問”,每個黨員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應捫心自問:“和平積習”自己身上有沒有、有多少?充分認清戰(zhàn)爭離我們并不遙遠,威脅就在我們身邊,堅決摒棄“打不起來、輪不上我”等僥幸心理,常憂安全之患,常思領兵之責,強化隨時準備上戰(zhàn)場、“打不贏就跳海”的決心精神。有了這種精神、這種憂患,才能有本領恐慌。應捫心自問:自身現(xiàn)在的能力素質、工作狀態(tài)和敬業(yè)精神,能不能領兵打仗、能不能指揮打仗?充分認清能力素質、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上存在的差距,切實從機械化戰(zhàn)爭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抓學習、強本領、轉作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謀戰(zhàn)務戰(zhàn)、務戰(zhàn)強能上,積蓄帶兵打仗的底氣。應捫心自問:自身帶部隊管部隊建部隊是不是以戰(zhàn)斗力為標準?充分認清打仗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水分,平時準備欠了多少賬、打仗就要吃多少虧,牢固樹立建為戰(zhàn)、管為戰(zhàn)、訓為戰(zhàn)、一切為戰(zhàn)的觀念,帶頭制止各種形式主義、形象工程,杜絕戰(zhàn)備訓練中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做法,對有利于提高戰(zhàn)斗力的工作一抓到底,對制約戰(zhàn)斗力建設的矛盾問題勠力破解,真正使戰(zhàn)斗力標準成為一切工作的基本遵循,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