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拔高的法官形象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曾經(jīng)有過很多著名的法官,在權(quán)貴、甚至在皇帝的威迫之下,依然執(zhí)法如山,維護法律的尊嚴(yán)。也有很多法官善于裁決疑難案件,實現(xiàn)公平與正義。偵破疑案在今天是屬于刑事偵查部門、公訴部門的職能,在古代卻是很多著名法官的典型事例。各地官府衙門大堂之上經(jīng)常掛著“明察秋毫”的匾額,很明顯地說明它的“發(fā)現(xiàn)”犯罪的職責(zé)。對于法官能力的評價突出的是破案能力,如五代人和凝《疑獄集》選編的66個案例,有四分之三的案例是破案故事。南宋人鄭克《折獄龜鑒》選編375個案例,破案故事的比例也有這么高。
拿這三項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一下包拯,那么在歷史記載中的包拯,一點都不能算是一個著名法官。
就第一項來說,歷史上有西漢的張釋之、隋代的趙綽、唐代的戴胄、徐有功等等著名法官,敢于對抗皇帝對于案件判決的旨意,激烈勸諫皇帝遵守法律。而在歷史記載里,包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例。前面提到包拯勸諫仁宗放棄任命張堯佐的事例,并非執(zhí)法審判之爭。
就裁決疑難案件這一項來說,包拯也沒有很著名的事例。唯一的一件是作為監(jiān)察官參與審理“冷清自稱皇子案”。北宋皇祐二年(1050),開封城里有個叫冷清的年輕人,自稱自己是“皇子”。冷清的母親王氏是從宮廷里放出的宮女,也確實與宋仁宗發(fā)生過關(guān)系(宋仁宗與之發(fā)生過關(guān)系的宮女都賜予“龍鳳抱肚”以為驗證)。不過出宮后嫁人,先是生了一個女兒,以后才生了冷清,因此完全可以排除冷清與皇室的任何血緣關(guān)系。冷清長大后不務(wù)正業(yè),聽說宋仁宗長期未能得子,和道士高繼安合謀,到京城偽裝皇子。當(dāng)冷清被抓進開封府后,高繼安又指使他裝瘋賣傻,逃脫罪責(zé)。包拯向宋仁宗報告,請求立即將冷清和高繼安斬首示眾。這個案件事涉皇室,但是疑難程度并不大。
民間傳說中智慧無比、擅長破解無頭案件的包拯,在比較靠譜的文獻記載里,實際上只有三個破案記錄。
第一個是“智斷牛舌案”,記載于南宋人鄭克編寫的《折獄龜鑒》(后被《宋史·包拯傳》吸收)。包拯初任官職,擔(dān)任天長知縣。本縣有個農(nóng)民和鄰居有過節(jié),夜里偷偷地把鄰居的耕牛舌頭給割了。耕牛主人到縣衙報案,包拯叫那農(nóng)民趕緊回去,大白天就把牛殺了,割下牛肉發(fā)賣。按照宋朝法律規(guī)定,傷牛及私宰耕牛者都是要判徒刑的重罪,而舉報者則有賞。壞鄰居第二天立即就去舉報“私宰耕牛”。包拯把那告發(fā)者召進來審問,開口便問:“你為何偷割了人家的牛舌,又跑來告人家私宰耕牛?”那人被包拯說中心事,目瞪口呆,趕緊下跪認(rèn)罪求饒。
第二個案件與此相似,記載于北宋人吳奎撰寫的包拯墓志銘。開封有兩個朋友一起喝酒,其中一個帶了幾兩金子,怕自己喝醉酒遺落金子,在喝酒前先把金子交給對方替自己保管。可等他過完了一醉方休的酒癮,第二天去朋友家討回金子時,卻遭酒友否認(rèn)。那人無奈,來到開封府告狀。包拯聽了雙方的陳述,暗中派人去被告家,對被告的妻子說:“你丈夫已經(jīng)承認(rèn)昨天代朋友保管過金子,現(xiàn)在叫你交出來。”被告妻子信以為真,交出了金子。包拯把派去的人帶回來的金子當(dāng)堂出示,被告只得認(rèn)罪。
第三個案件,記載于北宋人沈括的《夢溪筆談》,但卻是一件包公被手下書吏算計的案例。有個犯罪的富戶,按照法律要被判處脊杖(專門責(zé)打罪人背脊、要打出血印俗稱“背花”)的刑罰。富戶送了一個書吏一大筆錢財。書吏說:“包公判案,沒有辦法求情,只好我也陪你挨一頓打吧。”第二天富戶在堂上哭鬧不停,那書吏正坐在包公案下記錄供詞,突然裝出一副氣惱的樣子,大吼一聲:“男子漢大丈夫,怎么這么沒出息,最多只是挨幾下脊杖的事情,有什么了不起!”包公聞聲大怒,立即要衙役將這書吏拖下去責(zé)打臀杖十七下(只責(zé)打臀部的刑罰)?;剡^頭來處治這個富戶,如果真的照舊判罰脊杖,恰被那書吏說中,有損長官的面子。于是包拯改為從輕判處,也是臀杖。想不到這卻恰好被書吏猜中,實現(xiàn)為富戶減輕處罰的目的。
在宋代官員士大夫的心目中,包公并不是一個著名法官。比如上述南宋人鄭克編寫的《折獄龜鑒》一書,收錄了156位宋代法官的207個破案故事(有些破案故事沒有提到法官的姓名),包拯破案故事收錄了上述的“智斷牛舌案”和被手下書吏算計這兩個??墒窃摃珍浀暮桶粯佑袃杉瓢甘论E的宋代法官有35人之多,還有7位法官各被收錄了3件以上的破案事跡。
因此包公的法官名聲,并不是歷史事實,而是在民間傳說以及文藝作品中被不斷塑造拔高的結(jié)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