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為人民利益籌劃。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一般都包含著一定的傾向性,或是直接提出政策建議,或是建立了理論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為誰著書、為誰立說,是為少數(shù)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shù)人服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社會領域、社會關系中的利益矛盾是一種客觀存在,社會科學研究不可能“價值中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人民利益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立足人民利益進行研究是把科學與價值、真理與利益統(tǒng)一起來,因為人民利益代表生產力發(fā)展要求和歷史前進方向。
研究評價用人民標準衡量。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需要比較數(shù)量、評估質量、參照慣例、制定標準,這是促進科學發(fā)展的必要手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同時也是立起了一個更高的評價標準,這就是人民成為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標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不要只是自我欣賞、圈子欣賞,而是要在更大的范圍內、在人民群眾中接受檢驗和評價,群眾是閱讀者,也是評論者;不要只是看刊物規(guī)格、轉載指數(shù),而是要看研究成果的社會效果和效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明確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把看齊意識和中心意識統(tǒng)一起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向黨中央看齊,看齊意識同樣體現(xiàn)在研究工作中。黨的領導與人民中心是一致的,看齊意識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是一致的。黨的領導統(tǒng)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全局,保證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與國家發(fā)展大局和社會實踐要求相適應相協(xié)調,保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
把學術水準和人民標準統(tǒng)一起來。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該有學術追求、學術品位、學術標準,這是立身之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不是說因此可以不講學術、不要學術,而是說要像馬克思那樣,既創(chuàng)作出政治經濟學的曠世之作,又寫出了工人階級的“圣經”,實現(xiàn)了學術標準與人民標準的完美統(tǒng)一,學術標準與人民標準相得益彰。脫離了人民,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
把個人事業(yè)和奉獻人民統(tǒng)一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chuàng)造,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個人事業(yè)要在奉獻人民中獲得成就、取得成功,奉獻人民要通過個人事業(yè)的努力奮斗才能實現(xiàn),通過新思想的產生、新研究的價值來造福人民。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我們要以奮進的精神狀態(tài)、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高度的質量標準、豐碩的理論成果,服務民族復興偉大事業(yè),服務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不負時代、不負使命。
(作者系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上線以來,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