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紹】
山西安徽湖北三地爭“杏花村”原址不惜對簿公堂
也許,只有杜牧和給他指路的牧童才知道“杏花村”的真正地點。
數(shù)十年來,天南地北有十多個地方都宣稱自己才是正宗的杏花村。這其中,以山西汾陽、安徽池州、湖北麻城三地的競爭最為激烈。他們絞盡腦汁引經(jīng)據(jù)典、創(chuàng)作歌曲,甚至對簿公堂。他們都知道,這能給它們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
這一切,都源于杜牧的一首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西汾陽:最早注冊“杏花村”商標
山西省的杏花村位于汾陽市區(qū)以北15公里,這里也是中國“四大名酒”之一的汾酒的產(chǎn)地。
汾酒,也因此被稱為杏花村酒。在山西旅游政務(wù)網(wǎng)上,杏花村前被冠以“酒都”二字。對于該地的介紹,官網(wǎng)是如此表述的:杜牧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成為千古絕唱。當年的小牧童仿佛正向世人講述著杏花村千百年來酒肆林立的繁榮景象?,F(xiàn)今的詩酒之鄉(xiāng)杏花村不僅是中國酒和酒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也是一個特殊的旅游好去處。
在當?shù)厝诵闹?,杜牧筆下的杏花村就在汾陽。早在1957年,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以下簡稱“杏花村汾酒公司”)就已在酒類商品上獲準注冊“杏花村”商標。20年后,經(jīng)該公司的使用和宣傳,“杏花村”被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2000年5月,杏花村汾酒公司成立“杏花村”酒都旅行社,承接觀光旅游、旅行安排、旅行預(yù)訂等業(yè)務(wù)。據(jù)報道,1995年,該省評出十佳旅游景點,這其中就包括酒都杏花村。
安徽池州:與汾陽爭奪商標使用權(quán)
安徽池州人則認為,“牧童遙指”的杏花村在池州。
杏花村旅游網(wǎng)上的資料顯示,位于池州西郊的杏花村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唐代著名詩人杜牧任池州刺史著《清明》詩使之名揚天下,邑人郎遂撰《杏花村志》,收錄中國《四庫全書》。世人譽杏花村為“天下第一詩村”。
2000年,杏花村對古井遺址進行復建。一年后,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杏花村旅游公司”)的前身——安徽省黃公酒壚文化娛樂有限公司正式申請“杏花村”旅游服務(wù)類商標注冊。
此舉一出,立即招來杏花村汾酒公司的不滿,此后的近十年時間里,兩家公司為了商標使用權(quán)及歸屬問題不惜多次對簿公堂。
2006年9月,商標局作出裁定,核準被異議商標的注冊。杏花村汾酒公司不服該裁定,于同月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商評委”)申請復審。
經(jīng)雙方多番激辯,商評委于2009年11月作出第32351號《商標異議復審裁定書》,裁定對被異議商標予以核準注冊。
杏花村汾酒公司不服該復審裁定,于次年1月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杏花村旅游公司以第三人身份參與訴訟。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于2010年6月開庭審理此案,并于同月28日依法作出行政判決:維持商評委作出的第32351號裁定。
杏花村公司仍不服該判決,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記者獲得的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0)高行終字第1086號行政判決書顯示,北京高院認為,原審判決雖然在事實認定方面存在錯誤,但結(jié)論正確,應(yīng)予維持。杏花村汾酒公司的上訴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不予支持。高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當?shù)孛襟w稱此判決標志著杜牧筆下的“杏花村”一分為二,“酒”在山西,“玩”在安徽。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