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堅持黨性原則
我們國家,無論是新聞宣傳工作,還是新聞輿論工作,最重要的原則,第一原則就是黨性原則。江澤民同志當時就說過,我們新聞宣傳工作“首要的一條”原則就是黨性原則。胡錦濤同志到人民日報社視察工作發(fā)表講話的時候講了五條,第一條就是黨性原則。習近平總書記“2·19”講話,第一條同樣是黨性原則。所以,強調黨性原則是我們黨的領導人一脈相承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有時候,對國家重大政策、重大方針的重申、再講,實際上比創(chuàng)新更有意義、更有價值。這種重大原則,最高領導人必須要重申、必須要再講。大家不要以為重申一個東西很簡單,重申什么,不重申什么,是不一樣的。比如,習總書記講了:“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新聞事業(yè)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多年來,我們黨的領導人都不提喉舌,這次,習近平總書記終于又說這個話了。過去,毛澤東說過,鄧小平說過,江澤民也說過,這次習近平總書記又說了這句話。
說到黨性,不得不提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問題。習總書記在“8·19”講話里提到:“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這次“2·19”講話又說:“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這就必須加深對黨和人民、黨性和人民性關系的認識。
黨性和人民性的問題,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加深對黨性和人民性關系的認識,首先要對黨性和人民性的關系做一個回顧。
“黨性”這個詞,嚴格地說,是從列寧開始的。過去我們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提出過黨性。也曾有人把一些德語翻譯成黨派、黨派性,但是新聞理論界并不太同意這種說法。就是說,關于馬克思、恩格斯是否提出過“黨性”這個詞,是有爭論的。但是,沒有爭論的是列寧提出黨性原則。黨性原則是新聞工作很重要的原則,而人民性卻不是一個新聞概念。嚴格地說,它是個文學概念。19世紀初期,俄國作家提出文學的概念。
把新聞學領域的黨性和文學領域的人民性——兩個不搭邊的概念統(tǒng)一,是我們黨的創(chuàng)舉。在抗戰(zhàn)時期,《新華日報》就把黨性和人民性兩個概念連在一起。毛澤東同志也用過人民性的概念,但是沒有把黨性和人民性統(tǒng)一在一起論述。改革開放以后,關于黨報的黨性和人民性的問題,有人提出“人民性高于黨性”等觀點。就是說,黨報作為黨的媒體犯了錯誤,就是黨性原則錯誤,怎么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呢?有人提出“用人民性來制衡黨性”。他們認為,黨犯錯誤,但人民不會犯錯誤,所以“人民性高于黨性”。當時也有學者說,人民性和黨性是一致的,因為黨章規(guī)定,黨的最高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理論上,這沒有錯誤。但是他們提出“人民性高于黨性”和“人民性可以制衡黨性”,這是說不過去的。
有人說黨犯錯誤,但人民不犯錯誤,要靠人民來糾正黨的錯誤。但是我們黨以前犯的錯誤,比如,王明“左”傾路線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黨是怎么糾正錯誤的?不是靠人民,而是靠我們黨自己的健康力量來糾正的。人民不犯錯誤的說法是不恰當?shù)?。我在日本的時候,翻他們30年代抗戰(zhàn)時期的舊報紙,發(fā)現(xiàn)日本媒體猖狂得很。當時,日本軍隊每攻下中國一個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東京都要舉行提燈大游行。日本報紙上都有照片,而且都是通欄標題,黑體,編輯語言十分夸張。百萬東京市民難道不犯錯誤?人民不也跟著日本的軍國主義走嗎?希特勒是誰選上去的?德意志人民把他選上去的。把一個千年惡魔推選上去,殘害那么多人。人民怎么可能不犯錯誤?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從中國共產黨自身來看,無論是在革命時期,還是在掌權時期,我們黨犯錯誤,主要還是靠黨內的健康力量和它的本色勢力來糾正的。
至于人民性可以制衡黨性,這個說法在理論上更加荒唐。所謂制衡,就是說它們是一對矛盾統(tǒng)一體。黨性錯誤要靠人民性來制衡,這在哲學上是說不過去的。因為哲學上的矛盾統(tǒng)一體,矛盾雙方是以對方的存在為自身存在的前提,如果對方不存在,自己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它們是相互制衡的關系。黨性來源于政黨政治,政黨政治是資產階級發(fā)明的,法國大革命、英國革命時期才有政黨政治。而人民早就存在,人民性比黨性早存在很多年。而且,從人類發(fā)展來講,政黨一定會消失,而人民可能會存在的更長遠一些。因此,黨性和人民性根本不可能構成一對矛盾統(tǒng)一體,根本不可能做到相互制衡。沒有政黨,人民會繼續(xù)存在,但人民存在不等于政黨存在。按照列寧的國家學說,國家是要消亡的,階級是要被消滅的,政黨也是要消亡的。所以,把人民性和黨性對立起來,搞這種碎片式的說法,真的很荒唐。習近平總書記也說,把黨性和人民性對立起來,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
關于黨性和人民性的爭論,胡喬木同志曾跟鄧小平同志作了匯報。鄧小平同志也說過,我們有人“在黨性和人民性的問題上提出違反馬克思主義的說法”。江澤民也提出過,“提出‘人民性’高于黨性,實質就是要否定和擺脫黨對新聞事業(yè)的領導。”他們是不贊成這樣的?,F(xiàn)在我們認為,人民性高于黨性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把黨性和人民性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搞碎片化,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必須加以廓清和糾正。對此,還要加上一句,在思想上是糊涂的。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從理論上說,是有根據(jù)的——黨章。黨章規(guī)定的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什么呢?十五大以前,我們的表述都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十五大以后,發(fā)生重大變化。十五大以后的黨章表述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把人民因素寫進去了。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黨性和人民性一致的最大的理論依據(jù)。
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觀點是我們黨對新聞工作領域的創(chuàng)新性提出,這種提法適應了時代的變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