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虛無主義的西方源頭及其傳播
價值虛無主義有西方的源頭,但愈來愈顯現(xiàn)全球效應,且裹挾著神秘主義、無政府主義、民粹主義,侵蝕現(xiàn)代文明機體,并在很大程度上構成恐怖主義及邪教的理據,其負面的政治效應不可小覷;后發(fā)展國家尤其是中國面臨更為復雜的虛無主義思潮困擾。
虛無主義思潮本是19世紀歐洲社會文化劇烈嬗變的結果。在一系列社會政治思潮,如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古典自由主義、浪漫主義、保守主義、民族主義、歷史主義、無神論、民粹主義、無政府主義、神秘主義中,虛無主義帶有一定的晚成性,乃無神論、古典自由主義、民粹主義以及無政府主義不斷積聚的結果,也是以反叛黑格爾的觀念論為核心的非理性主義運動的結果。而從社會政治效應上看,價值虛無主義又與同一時期盛行的種族主義與帝國主義有著高度的關聯(lián)。尼采將基于強力意志的積極的和古典的虛無主義賦予“優(yōu)等民族”,不言而喻,作為非主體民族的“劣等民族”則只配得上消極的和現(xiàn)代的虛無主義。帝國主義無疑對非西方歷史采取了徹底的虛無化,種族主義及法西斯主義則直接將其他族群及其國家、人民虛無化。法西斯主義破滅之后,價值虛無主義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生存主義特別突顯個體虛無及其荒誕,并將價值虛無主義引向更為普遍的現(xiàn)代性境遇,不只是強權政治、種族歧視及資本邏輯導致價值的“被虛無”,而是現(xiàn)代性的物化邏輯導致人的總體的虛無,人的虛無被看成是與生俱來的。薩特式的個體虛無觀念影響了西方整整一代人的價值觀,即所謂“跨掉的一代”。而在價值虛無主義的全球擴張中,價值虛無主義對非西方世界的價值觀顯然帶來持續(xù)的和更加消極的影響,非西方歷史及現(xiàn)代性的建構或重建,總須面對西方對非西方歷史的虛無化的傳統(tǒng)及其侵蝕。
價值虛無主義既是無政府主義及民粹主義的價值理據及其精神癥候,也推動并見證了無政府主義及民粹主義的蔓延。時至今日,世界民族國家格局仍在持續(xù)分化,全球資本主義、網絡化及各種政治文化社會沖突,使得政治格局顯得脆弱,失范頻頻,一方面是無政府主義及民粹主義的持續(xù)活躍,另一方面是治理及其管制力度的加強,價值虛無主義的政治性質愈發(fā)突顯。在很大程度上,價值虛無主義不只是個人的價值觀念,作為集體意識及其意識形態(tài),價值虛無主義實是激進的反現(xiàn)代主義,且因其否定社會實在及團結進而構成諸多邪教及恐怖主義的當然理據,已顯示出越來越突出的負面政治效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