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之變
落細、落小、落實
——拿捏分寸有講究
高大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俗茶館,會不會太突兀?老百姓又是否買賬呢?與老劉看新鮮不同,成都市委黨校楊玉華教授關注的,是錦江區(qū)開展這項試點的工作方法。
“錦江區(qū)在試點茶館篩選、氛圍營造、活動安排等方面做了大量功課,就是希望做到潤物無聲。”錦江區(qū)委宣傳部副部長、區(qū)文明辦主任劉衛(wèi)華介紹,在首批試點的7家茶館中,有以川戲為特色的百年老茶館,也有主打社區(qū)文化的新茶館;從針對人群來看,有居民茶樓,也有商務茶樓;從規(guī)模上看也有大有小,可謂具有豐富的代表性。
各家茶館根據針對人群、定位的不同,在氛圍營造、活動安排上也各有不同。悅來茶園布局講究,戲臺與茶館之間用石橋連接,戲臺上方有兩道門,按照川劇的傳統,一邊寫著“出將”,另一邊寫著“入相”,吃茶用蓋碗茶,細節(jié)處能感受百年老茶館的古風古韻,味道悠長。而位于錦江區(qū)牛沙路6 號的五福茶館,則專門針對院落居民設計了“忠孝禮義”的文明家風匾牌,家庭氛圍濃郁。
在活動安排上,錦江區(qū)專門做了研究——以茶話會、座談會、沙龍等形式,對當前熱點話題開展探討,引導群眾客觀公正地認識社會現象;邀請社區(qū)能人、居民專家開展交流講座,讓身邊人講身邊事,傳達身邊好聲音。與此同時,錦江區(qū)還將社區(qū)公約延伸到街頭茶館,倡導文明行為;將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延伸到茶館,使基層群眾近距離了解模范的先進事跡,自覺加入傳遞榜樣力量的行列……
楊玉華對活動的多樣性表示了肯定,他同時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不能改變茶館輕松、休閑的屬性,在節(jié)目安排的頻率、內容無縫對接上,還需要下功夫研究,“拿捏要講分寸”。
為此,錦江區(qū)專門對活動作出了調整——讓群眾當“主角”,通過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主流價值思想。以悅來茶館為例,該茶館在1000多出經典劇目中精挑細選,根據主題活動日統籌安排劇目,這樣的劇目安排既應景,又絲毫沒有刻意的痕跡。
在活水茶樓,專門針對科普人群,開展科普知識講座;在商務茶樓,則針對商務人士集中的特點,開展了專題法律咨詢、宗教信仰講座等。“宜大宜小、宜說宜唱,絕不刻板劃一。”錦江區(qū)文明辦謝定平介紹,在方案執(zhí)行過程中,錦江區(qū)特別注重因地制宜,差異化安排活動。
“一邊品茶,一邊輕松地探討這些深層次問題,這個茶喝出了新感覺。”和朋友談完生意喝茶,聽到這場“中西宗教信仰對比”專題講座,茶客張先生有點“喜出望外”。“比起嚴肅的會議環(huán)境,在茶館這樣放松的地方開展群眾活動,十分接地氣。”第一次到茶館參加活動的公益人士覃女士說。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