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據(jù)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后將葫蘆高掛于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釋義
1.指春秋養(yǎng)由基精于射箭的故事?!妒酚洠鼙炯o》:"楚有養(yǎng)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fā)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shù)千人﹐皆曰善射。"后用為善射的典實。
2.以柳為的,馳馬射之。上溯其源,匈奴、鮮卑有蹛林習俗,中原自古有射禮。遼金時盛行。在場上插柳﹐馳馬射之﹐中者為勝。源于古鮮卑族秋祭時馳馬繞柳枝三周的儀式。
亦有說法,稱射柳活動最初作為一種薩滿黑巫術(shù)在契丹產(chǎn)生,因為柳是女真祖先保護神的象征,契丹人希望通過這種巫術(shù)的舉行,射死女真人的始母神,使女真失去神靈的佑護,以鞏固契丹對女真的統(tǒng)治。
金之射柳:“插柳球場為兩行,當射者以尊卑序,各以帕識其枝,去地約數(shù)寸,削其皮而白之。當先一人馳馬前導,后馳馬以無羽橫鏃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馳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斷其青處,及中而不能斷,與不能中者,為負。每射,必伐鼓以助其氣。”
宋之射柳:“壬辰三月三日,在金陵預閱李顯忠馬司兵,最后折柳插球場,軍士馳馬射之。”
元之射柳:“三軍旗幟森然,武職者咸令昔斤柳,以柳條去青一尺,插入土中五寸,仍各以手帕系于柳上,自記其儀,有引馬者先走,萬戶引弓隨之,乃開弓昔斤柳,斷其白者,則擊鑼鼓為勝……此武將耀武之藝也。”
直到清朝中葉,這項活動才漸漸消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