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下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割裂事物聯(lián)系看人的事例也不鮮見。某部曾經發(fā)生過這樣一件事:勤務連有個戰(zhàn)士叫李有常,平時作風比較稀拉,好幾次單獨外出誤了歸隊時間,并受過點名批評。這個星期天,他請假外出,又超時了。歸隊后,排長沒問情由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李有常幾次想解釋,都被排長的訓斥打斷,讓他寫檢查,他表現(xiàn)出了極不情愿的樣子,這下子,排長真生氣了,把問題反映到了連長那里。細心的連長沒有過早下結論,而是對李有常近段時間的工作表現(xiàn)進行了分析,認為與以往相比,他最近一段表現(xiàn)不錯:訓練知道刻苦了,細小工作也有了主動性,稀拉作風明顯改觀,前幾天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呢!究竟是老毛病又犯了?還是事出有因呢?于是,晚飯后,連長與李有常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談心。原來,小李今天在歸隊路上,碰到一位高血壓病老人突然犯病,他立即攔車將老人送往了醫(yī)院,并與其家人取得了聯(lián)系,直到老人家中來人方才急急歸隊,盡管趕得滿頭大汗,還是耽誤了歸隊時間。考慮到自己以前的表現(xiàn),怕別人不相信,就沒好意思向連隊干部反映。原因找到了,小李非但沒有因超假受到批評,反而因為見義勇為受到了表揚。
把“李有常”等同于“李稀拉”,這其中就有一個思維定勢——“這個人經常無故超假,這次也一定是”。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眼光分析事物,把對某人某事的判斷定格于過去的一貫表現(xiàn),用哲學的觀點分析,這是典型的形而上學:割裂事物間的相互聯(lián)系,把一切都看成是孤立、靜止、僵死不變的。凡過去好的,一概都好;凡過去壞的,一概都壞;以慣性思維代替理性思維,以印象觀點框定現(xiàn)實表現(xiàn),這顯然是有悖唯物辯證法的,結果只能走進荒唐。記得果戈里的劇中人,沖著觀眾喊過這樣一句話:“你笑什么?笑的就是你自己!”那個“光頭等于和尚”的古代故事,似乎可以博大家一笑,但把李有常等同于“李稀拉”的現(xiàn)代現(xiàn)象,可能讓我們許多人笑不出來。因為這種憑主觀印象看人、以思維定勢審事的人或事,也許就在你身邊,笑的未必不是你。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