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論》《矛盾論》中的哲學思想
回答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問題?應該說,這只是解決了黨和紅軍面臨的一個最緊迫的現(xiàn)實問題,而黨的思想路線問題還沒有從理論上加以解決。思想路線問題必然涉及世界觀和方法論問題,因為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思想路線的根本基礎。當時,中國革命面臨一系列新的問題,對這些新的問題應該怎樣認識、分析,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全黨全軍還缺乏一個共同的正確認識方法和思想基礎。毛澤東同志說:“馬克思主義有幾門學問……但基礎的東西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東西沒有學通,我們就沒有共同的語言,沒有共同的方法,扯了許多皮,還扯不清楚。有了辯證唯物論的思想,就省得許多事,也少犯許多錯誤。”也就是說,應該如何立足中國的具體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觀察與處理中國革命中的各種問題;應該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哪些基本觀點與方法,這兩個根本問題在黨內還沒有解決。這兩個問題不解決,全黨同志就不可能確立正確的認識論和方法論,黨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也不可能建立在正確的思想基礎之上?;谶@一考慮,毛澤東同志著手撰寫《實踐論》《矛盾論》兩篇哲學理論文章。
1937年,毛澤東同志寫出了《實踐論》《矛盾論》。這兩篇文章的誕生,標志著毛澤東哲學思想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基本形成。毛澤東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對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經驗教訓作了深刻總結和哲學概括,揭露了黨內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錯誤產生的思想根源,從根本上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兩篇文章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全面系統(tǒng)地闡釋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辯證法以及認識論方法論的基本原理,并對中國革命中應該怎樣運用其去分析和處理問題作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性論述。這兩篇文章雖然也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的歷史及其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為論述素材,但論述問題的重點與《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不同?!秾嵺`論》《矛盾論》是通過對中國革命整體實踐的研究,重點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回答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方法論。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