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與思考】
當下,智能手機、平板已逐漸融入校園,成為普通學生的重要裝備。應該說,這是科技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符合時代的特征。但值得憂慮的是,一些同學用起電子設備來毫無節(jié)制,已淪為校園“低頭族”。比如,老師在臺上講課,同學在課桌上搶紅包、聊QQ;在一些寄宿學校,熄燈之后,躲在被窩里看視頻、打游戲。而且,從年齡結構看,校園“低頭族”已呈現(xiàn)出越來越低齡的趨勢。這種現(xiàn)象無疑值得憂慮。學校有必要通過從嚴管理幫校園“低頭族”抬起頭。
那么如何喚醒校園“低頭族”呢?首先,校方更應摒棄暴力模式,以更柔性、更走心的方式,對待校園“低頭族”。比如,在主題班會上播放手機危害紀錄片,在校園開展手機使用大討論,讓同學充分認識“低頭之害”,自覺抵制手機依賴。其次,校方要放棄一刀切方式,以更靈活的態(tài)度看待同學的手機使用需求。有同學抱怨,“一個月就只有三四天假期,無法和外界聯(lián)系,除了學習,也希望課余時間聽聽歌。”試想,如此正常的生活需求,校方一禁了之,能不引起反彈么?可見,校方只有以朋友的姿態(tài)、誠懇的態(tài)度,與同學交流,共同劃定手機使用的禁區(qū),才能贏得同學的心,形成校園手機使用公示。
總之,拯救校園“低頭族”不能指望“暴力出奇跡”。學校管理者只有放棄簡單粗暴的管理,一刀切的模式,采用與同學溝通的態(tài)度、尊重同學的需求,用將心比心打動同學,才能真正喚醒校園“低頭族”!
歡迎繼續(xù)關注經典案例。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71.cn,違者必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