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中明確,全國統(tǒng)一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草案引發(fā)了人們對超生罰款問題的討論,是該罰,還是不該罰。
筆者在基層一線計生站工作,與農(nóng)村老百姓接觸中發(fā)現(xiàn),百姓不管事實依據(jù),看到超生罰款就批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對政府的信任度有所偏差。其實,農(nóng)村超生的基本都是最貧窮的家庭,并且還夾雜著道德層面的隱憂。
農(nóng)村超生有幾大嚴重違反道德的超生行為,一是未婚生育子女后,不再履行結婚手續(xù)的行為;二是有配偶與他人生育子女的行為;三是不懂避孕知識,懷孕就生的行為;四是代孕行為;五是生育子女后販賣的行為;六是生育子女后不履行撫養(yǎng)義務任其自生自滅的行為。
公民有生育的權利,也有依法履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夫妻雙方在實行計劃生育中負有共同的責任。法律的出臺建立在道德范疇的基礎上,即便是放開了二胎政策,違法違德的超生行為,仍需必要的處罰,并且同時給于教育和正確的引導。
事物都具有一體兩面的特性,權力和義務同在,世上沒有沒有權利的義務,也沒有沒有義務的權利。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義務,反之亦然。我們可以放棄享受權利,卻不能放棄履行義務。因此,人們在取得平等生育權的同時,更應該守好道德的底線,做一個合法合理和有道德的公民。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內(nèi)容的真實性、完整性未經(jīng)本站證實,僅供讀者參考?!?/p>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