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方案》,全國黨員干部群眾按照《方案》要求積極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宣講家網(wǎng)結合自身職能和工作實際,推出了“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系列評論,促進了“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落實與深化。近期,本網(wǎng)根據(jù)“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形勢和任務,推出“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系列評論,供大家參閱。
“熱愛人民不是一句口號,要有深刻的理性認識和具體的實踐行動。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的一段話。這段話,既揭示了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也蘊含著文藝工作者應當深刻領悟的基本道理。這個道理引申到領導干部為官之道和行為準則,那就是:“三嚴三實”要貼近群眾。
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也是黨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黨只有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永遠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才能獲得不竭的力量源泉。貼近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適合人民群眾的要求,就是黨的性質、宗旨的生動體現(xiàn)和黨同人民群眾關系的深刻揭示?;仡櫄v史不難看出,我們黨正是努力去貼近群眾、適合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竭誠為他們謀利益、謀幸福,才贏得了他們的支持、擁護和信賴,得以不斷發(fā)展壯大。可以說,“三嚴三實”貼近群眾,既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體現(xiàn),也是我們共產(chǎn)黨人想問題、辦事情的根本原則。
貼近群眾,首先要解決對待人民群眾的根本感情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談文藝創(chuàng)作時指出:“我講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并沒有帶著心,并沒有動真情。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問題,拆除‘心’的圍墻,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這個“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落實于踐行“三嚴三實”,就是要體現(xiàn)到“心里裝著群眾,真心實意為民”上,這是“三嚴三實”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根本落腳點,也是檢驗領導干部是否“帶著心”、有沒有動真情的試金石。如果說“身入”是表象,“心入”、“情入”則是本質。對于黨員領導干部而言,這個“心”和“情”,既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礎之上的真知灼見,是源自于“人民是父母,我是人民好兒郎”的真實情感。思想是行為先導,只有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觀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竭誠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觀點、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相信和依靠群眾的觀點、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切實解決既“身入”、更“心入”、“情入”的問題,才能真正提高“心里裝著群眾,真心實意為民”的自覺性。沒有這個作基石和支撐,即使“身入”了群眾,也不可能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就像葫蘆掉進井里,在下面漂著,因此也不可能真正成為群眾眼里的“貼心人”,拆除“心”的圍墻、解決對待人民群眾的根本感情問題,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